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 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全球性流行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是当今最危险的流行病之一。HIV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RT)是病毒特有的,感染宿主细胞必需的一种关键酶。它主导着HIV的RNA被反转录为DNA的过程,是抗HIV/AIDS药物研发的重要靶标之一。在临床治疗药物中,非竞争性的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具有高效低毒、作用机制明确、与其它药物协同作用良好以及结构多样性等优点,但也极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广泛开发具有新型结构,抗耐药性强的新一代NNTRIs类药物是抗HIV药物研究的一个热点。我们前期工作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设计合成了系列高效、低毒的S-DACOs类非核苷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本论文以采用LigandFit程序对该类化合物和RT的相互作用方式进行了分析。基于以上模型研究,以改进该类化合物抗耐药性和生物利用度为目的,我们对S-DABO类衍生物的C-2、C-5和C-6位取代基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设计了结构新颖的6-(哌啶-4-甲基)-DABO类目标化合物,并采用了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了设计的合理性。目标化合物合成采用经典的Clay合成法制备各种p-酮酯,在醇钠催化下与硫脲缩合得到2-硫代-5-烷基尿嘧啶,进而在DMF中,K2C03催化下分别与各溴代酮发生烷基化反应,得到I系列目标化合物。再在三氟乙酸条件下脱保护,与乙酰氯或甲磺酰氯反应得Ⅰ、Ⅲ系列目标分子。本论文共合成50多个化合物,其中30个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目标化合物。所有的化合物的结构用1H NMR、13C NMR确证,部分化合物进一步经MS、IR确证。目标化合物采用C8166细胞进行了体外抗HIV细胞活性和毒性检测,已得到的数据表明部分化合物显示出明显的抗HIV-1生物活性和较小的细胞毒性:ZMP-06、ZMP-09、ZMP-21、ZMP-22、ZMP-23、ZMP-24、ZMP-25显示出有一定的体外抗HIV-1活性,且大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小的细胞毒性(CC50>400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