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件的微博“围观”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y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微博的迅猛发展,微博平台已经成为网民获取和分享信息、发表意见、发泄情绪的首选平台。与此相伴而生的“围观”现象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围观”成为汇聚民智、发动民力、体现民意的重要机制。微博“围观”的力量日益凸显,它所带来的冲击力已经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从微博“围观”现象的表征出发,梳理了“围观”现象的历史脉络和“围观”的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从内外环境、诱发事件、心理图示和主体互动这四大因素出发,进一步阐述了微博“围观”的成因:内外环境是“围观”的形成基础,诱发事件是“围观”的外在刺激,网民心理是“围观”的内在动力,主体互动是“围观”的直接动力。在这四大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围观”得以不断向前发展。然后,通过对微博“围观”案例的深入分析,研究了微博“围观”的演变模式和“围观”的演变过程。根据“围观”中爆发舆论高潮的数量,将其分为一次高点型和多次高点型两种;根据“围观”的整体的生命周期,将其分为发酵、爆发、高峰、反复和衰退这五大阶段;并具体分析了“围观”过程中显现的内在特征:意见领袖掌控话语权利、各“围观”场域交互设置议程、“全景监狱”与“共景监狱”并存的“围观”格局。通过对微博“围观”的宏观审视发现,“围观”的价值在于强化了舆论监督力量、重构社会新型舆论格局、开启民意表达新方式;同时,微博“围观”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包括微博暴力、民粹主义、微博谣言;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政府信息公开、网民自我素养的提升以及培养有责任感的意见领袖等优化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细杆菌属去除水溶液中As^3+的可行性,为As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提供必要的修复材料和理论依据。【方法】从湖南某矿区筛选分离等得到了一株高耐砷菌株,经过16S rRNA
印度古典文论作为历史最悠久的世界三大文论体系之一,迥异与西方文论和中国文论,它受到来自宗教、语言、文学等等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具有自己的鲜明的特色。在宗教氛围极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进行自身行业的转型和优化,利用互联网技术的特点来开展相应的工作,从而使得该工作更加高效。现代教育对于构建智慧校园的重视度
随着空间光学技术的发展,空间望远镜主镜正朝着大口径和超轻量化方向发展。薄膜反射镜与采用传统技术研制的反射镜相比,具有重量轻、伸展性良好、成本低的特点,已经成为目前研究
酒醅发酵过程当中,温湿度、酸度、酒精等因素之间存在着彼此冲突、相互制约的关系。传统酒醅发酵对其各参数的变化很难做到数字化监测。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在其发酵过程中各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