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广西民间药石崖茶及传统常用中药甘草中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
石崖茶为山茶科(Theaceae)杨桐属(Adinandra)植物亮叶杨桐(AdinandranitidaMerr.exLi)的干燥精制嫩叶,在广西民间有着悠久的饮用历史。药理研究表明,石崖茶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降血脂等作用,但目前关于石崖茶的质量评价及其主成分山茶苷A的研究报道比较少见。
本研究在对石崖茶活性成分进行初步分离纯化的基础上,对石崖茶总黄酮及其五种单体成分表儿茶素、山茶苷A、山茶苷B、槲皮苷及芹菜素等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山茶苷A的溶解度进行了研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山茶苷A为对照品,对石崖茶中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四个石崖茶样品的总黄酮含量均在27%以上;采用HPLC对石崖茶中的五种单体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在所选色谱条件下,五种成分能达到很好的分离,并且测得其中山茶苷A的含量特别高,均在24%以上,这为石崖茶的质量研究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山茶苷A在丙酮、乙腈、水和甲醇中的溶解度进行测定,并以Apelblat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结果表明实验测定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非常接近,并且获知山茶苷A在四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甲醇>水>乙腈>丙酮,并且甲醇对其溶解度较其他三种溶剂大得多,最适宜被选作提取或溶解的溶剂,其它溶剂可根据需要,适时选用。
甘草是一味传统常用中药,其药材主要来源于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3,、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e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茎。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理活性,同时临床研究也表明长期大量摄入甘草中的甘草酸会产生水钠潴留、低血钾、高血压等副作用,所以,有必要对甘草粗提物中的甘草酸和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以达到更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另外,据市场信息,目前甘草经提取甘草酸之后的残渣大多被废弃,而其中含有不少黄酮类成分,为充分利用甘草资源,应该对此甘草渣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利用研究。
本研究以市场购买的甘草粗提物为原料,采用大孔树脂柱层析法和两项溶剂萃取法分别对甘草粗提物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富集试验,并试图将甘草酸予以分离除去。结果:两种纯化方法均能达到甘草总黄酮含量>50%的要求,但经大孔树脂法得到的精制物中仍含有一定量的甘草酸,而溶剂萃取法得到的精制物中已无甘草酸残留,并且其萃取收率>65%。同时,还对甘草渣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设计试验比较,获得其最佳提取条件,即用70%乙醇在95℃下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固液比为1:6,并获得甘草总黄酮的提取率很高,达96%以上;采用溶剂萃取法纯化提取物中总黄酮成分,结果萃提物中总黄酮含量为36.95%,并且未检测出甘草苷及甘草酸。
上述研究表明,石崖茶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成分,很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对于甘草中的黄酮类成分,可以利用溶剂萃取法对甘草粗提物进行纯化利用,或者同时结合优化条件下的提取,对其提取甘草酸后的甘草渣进行深层次的黄酮类成分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