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大鼠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室管膜的形态学观察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blovez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大鼠不同时期,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室管膜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及该处室管膜细胞内NF-κB变化规律和nNOS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探讨该部位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和意义。   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90g-220g,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造模2周组、造模4周组、造模8周组;各组选取20只动物进行光镜、电镜、NF-κB免疫组化和NADPH-d组化观察,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各组相互间的关系。   1、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动物于诱导前禁食、不禁水12小时后,用药组动物予以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制备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对照组动物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无菌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   2、石蜡切片标本制备:10%水合氯醛麻醉,常规经心灌注、固定、取材,冠状方向去除小脑以前部分,取包含第四脑室外侧隐窝的脑块,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NF-κB免疫组化染色、封片。显微镜观察、照相。   3、电镜标本制备:麻醉、灌注同石蜡切片标本制备,但灌注液为含2%多聚甲醛和2.5%戊二醛的混合磷酸缓冲液。取包含第四脑室外侧隐窝的脑块用PBS冲洗,梯度酒精脱水,叔丁醇置换,真空干燥、喷金,日立S3500N扫描电镜观察、照相。透射电镜样品制备与扫描电镜样品制备相同,取包含第四脑室外侧隐窝的脑块,放入4%戊二醛固定,1%锇酸后固定,树脂包埋,切片,电子染色,T-S7500透射电镜观察、照相。   4、冰冻切片制备:麻醉、灌注、取材同石蜡切片标本制备。样品块依次在15%和30%的蔗糖磷酸缓冲液中浸泡至沉底,冰冻切片机切片,切片厚度为40um;清洗,1%的TritonX-100室温下浸浴;移入孵育液孵育;再清洗后明胶载片捞片;裱片;风干;中性红复染;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观察照相。   5、统计学处理:NF-κB阳性细胞采用麦克奥迪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Motic Med6.0)测定平均光密度值。数据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应用SNK-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1、大鼠在造模前血糖值低于8.9mmol/L,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模5天后血糖值>16.7mmol/L,提示糖尿病动物模型制备成功。   2、光镜及NF-κB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2.1对照组: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室管膜细胞呈单层排列,胞体呈矮柱状或立方形,大小规则,排列均匀整齐,胞核呈椭圆形或圆形;NF-κB免疫细胞胞核不表达,胞浆呈浅棕黄色。该区域平均光密度值为169.89±3.00。   2.2模型组:造模2周组,室管膜细胞排列疏密不等,胞体大小不均,胞核梭形或椭圆形;NF-κB仍仅表达在细胞胞浆,染色呈浅棕黄色;胞核无表达。该区域平均光密度值为177.46±2.05。造模4周组,室管膜细胞排列密集且呈凹凸不平的波浪样,局部呈双层排列,表面纤毛密集,细胞核多样性,排列不整齐;NF-κB表达在胞核,阳性细胞胞核呈深棕褐色;胞浆呈弱阳性。该区域平均光密度值为181.43±2.43。在造模8周组,室管膜细胞单层排列且稀疏,细胞胞体形态扁平,细胞核呈梭形,脑室面纤毛稀疏;NF-κB免疫组化染色胞核表达消失;细胞胞浆染色浅棕黄色。该区域平均光密度值为177.21±2.30。结果显示,糖尿病室管膜细胞NF-κB免疫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模型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造模4周组与造模2周组、造模8周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造模2周组与造模8周组无显著性差异。   3、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3.1对照组:低倍镜下观察显示,第四脑室外侧隐窝从入口到出口为沿小脑中脚下方向外延伸,越过下脚向腹侧延伸形成的弯曲管状结构,局部隆起。高倍镜下观察显示,此处室管膜细胞结构规整,轮廓清晰,胞体呈梭形或多边形,游离面有丰富丛密的纤毛;纤毛之间可见微绒毛。室管膜细胞表面可见少量散在的球形分泌颗粒,表面光滑,大小不等,室管膜上纤维少见。   3.2模型组:造模2周组室管膜细胞整体轮廓不清晰,凹凸不平,纤毛丛密且排列紊乱,分泌物呈颗粒状,密集、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多呈片状或团状分布,分泌物表面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或有皱褶;紧贴室管膜细胞上皮表面或纤毛根部可见有梭形膨体的单根纤维,该纤维分支少见。造模4周组室管膜细胞纤毛排列紊乱,局部稀疏粘连成缕;微绒毛稀疏,有的区域无微绒毛;分泌物多呈球形颗粒,多呈团状或片状分布,偶见散在分布的分泌颗粒;此时期室管膜上纤维多见,分布较广,纤维可分为两种:一种纤维较粗大,宽扁不等,长短不一,有分支,呈片状、束状或网状,多位于纤毛表面;另一种纤维较纤细,粗细均匀,表面光滑有少量梭形膨体,呈圆柱状;贴于室管膜细胞的表面,穿行于纤毛之间;该纤维分支少见但交织呈网状,分布较密集。造模8周组整体观察室管膜细胞轮廓及边界不清晰,纤毛和微绒毛稀疏,分泌物多呈球形散在分布,偶见纤细的室管膜上纤维。   4、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4.1对照组:室管膜细胞排列整齐,游离面纤毛和微绒毛丰富,边界清楚,细胞间多见缝隙连接。胞浆内线粒体多见于细胞核的两侧及游离面,溶酶体少见。   4.2模型组:在造模4周组,室管膜细胞体积大小不等,细胞游离面纤毛、微绒毛丰富,胞核多呈椭圆形或圆形,偶见皱缩,染色质深染边集;胞浆内线粒体数目较多,分布密集,有的线粒体内可见空泡现象;溶酶体多见,形态多样,且溶酶体内有形态不同、染色深浅不一的颗粒;胞浆内可见大量的游离核糖体;粗面内质网上核糖体排列不规则,且染色深浅不一。   5、NADPH-d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5.1对照组:室管膜细胞呈排列规则,但nNOS阳性细胞、nNOS阳性纤维少见。   5.2模型组:第四脑室外侧隐窝的入口处,可见室管膜内nNOS阳性细胞,胞体呈球形,胞核淡染清晰可见,胞质深染呈紫蓝色,多有1-2个条索状突起深入到室管膜下层;室管膜下nNOS阳性细胞较多,常呈3-4个聚集排列,胞体呈圆形、梭形或锥形,胞体常发出1-3个突起,多平行室管膜走形。室管膜下多见深蓝色的点状颗粒,排列密集;在点状颗粒之间还见深蓝色nNOS阳性纤维,多纤细与室管膜平行走行。   结论:   1、成功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   2、扫描电镜下观察到造模4周组室管膜细胞表面有大量分泌物及室管膜上纤维,与其他组有明显的差别。   3、透射电镜下造模4周组室管膜细胞胞质内多见溶酶体及大量游离核糖体,线粒体可见空泡状改变。   4、造模4周组NF-κB表达在胞核呈强阳性,胞质弱阳性;在造模2周和8周组NF-κB表达在胞质呈弱阳性表达,胞核不表达。
其他文献
海上采油平台废水(OPWOOP)组成及其复杂,其含有大量的难降解性石油类物质,盐类,残留的表面活性剂,悬浮物固体(SS)以及还原性物质,此类废水因具有高化学需氧量(COD)、可生化差、有害性强等特点而较难处理。针对此类废水,本研究开发出了气浮/絮凝+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集成工艺并获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在气浮/絮凝工艺对OPWOOP进行预处理阶段,考察了曝气流量及曝气时间、复合絮凝剂(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