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think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及对中外纪录片的比较,归纳和概括了中国纪录片发展的现状。在受众的观念里,中国本土纪录片一直是与传统的政教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充满了主体意识和说教色彩。在纪录片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风格、样式、方法以及流派等存在着差异,因此对纪录片的定义就很难界定。但纪录片本身却有一条不变的创作理念,即用真实的影像来反映生活,记录历史。追溯历史,记录真实,传承文化,服务大众是纪录片的永恒使命。纪录片以其生动、客观、真实展示着它的魅力。纪录片与时代紧密相联,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对纪录片的内容、拍摄手法以及创作理念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纪录片的发展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面对互联网、3G手机、数字电视等等新的传播媒介和传播平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纪录片作为时代的伴生物和传声筒,应该及时感应时代的变迁以及传播环境的变革,更新旧有的创作理论,抓住时代的脉搏,挖掘纪录资源,放开理念方法并保持高端品质是新媒体传播环境对纪录片提出的新的要求。本研究运用了传播学、受众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媒介心理学、纪录片创作理论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对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做了一个系统的阐述。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来论述:第一章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国内外关于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一是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论的研究现状;二是国内外对纪录片创作理论的研究现状。列出了论文的框架结构图,以及简要的介绍了本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对纪录片做了一个简要的概述,界定了纪录片的概念,阐述了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并总结和归纳了纪录片传统创作理论的变迁。第三章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本章的第一部分从新媒体的特征入手对新媒体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对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方式的变革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对照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总结了传播方式的变革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从媒介融合和媒介边缘的淡化等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传播环境。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以及受众心理的变化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这也是本论文的一个重点阐述的部分,此一部分重点借助美国传播学者约瑟夫·克拉帕的“受众选择性心理”这一理论作为支撑分别从当前传播环境下受众的角色、阅读习惯以及受众的接受行为和心理的变迁等方面入手分析上述变化对纪录片创作和传播产生的影响。第五章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创作,这一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和突破点。这一部分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论述。一是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变化;二是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创作方式的变化。第六部分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并对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传播方式和市场化的发展做了一个展望,对本论文的研究过程和结论进行了总结,并自我剖析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和不足。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道德危机现象,包括西方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内,都在探究道德危机的原因,寻找世界健康发
清末法制改革是中国法制史上最深刻的一场法律变革,它开启了中国法制的近代化历程,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力,直到今天我们仍处于这一历史进程之中。当前我国的国情虽与清末时期
快递业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而诞生的一个新行业。快递是指文件、包裹和物品的快速递送服务,从广义上来讲,快递业属于服务业,即第三产业。从上世纪
本文以南京市锁金街道锁三社区为个案,通过对居委会组织运行的研究来窥视社区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本研究把社区治理作为社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梳理、比较并剖析了
萨义德的《东方学》是后殖民主义研究的一部巨作。通过结合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和福柯的话语理论,萨义德展示了东方学下对东方文化否定和误读,为重新解读相关文本提供了全新的
亚麻子为亚麻科亚麻属植物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的种子,亦称大胡麻、胡麻仁,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其味甘、性平,具润燥、祛风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皮肤瘙
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属于自交不亲和植物,加上长期的自然演化和人工选择,在我国形成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这为茶树育种工作特别是种质资源保存和优良品种选育的开展奠定
目的 :研究尼索地平 (NS)控释包心片体外释放机理。方法 :本片为包心片 ,外层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作为骨架材料 ,内层采用速释片心制备而成。采用零级、一级、Higuchi及Pepp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供电连续性、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均要求配备至少两路电源来保证供电连续性,即采用双电源供电系统,以保证一路电源出现故障时,能转换到
我们所居住社区的地理特点、结构特点、人群特点等都决定着我们将面临的风险隐患。在社区层面开展风险评估,建立社区风险评估体系,有利于提高危机管理的整体能力。本研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