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二语教学界的实证研究和经验总结都发现,焦虑感对语言学习有着巨大的影响,是最关键的心理变量之一。国内外语教学界的研究,特别是英语教学领域,表明了语言焦虑对其学习策略的选择有着巨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其学习成绩。国外二语教学界对语言焦虑的研究比较成熟,已经全面发展到了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焦虑研究,国内英语教学界对焦虑的研究的重点主要是放在了口语和阅读上。对外汉语教学界也慢慢把目光转向研究学习者的个体情感因素,特别是焦虑,而不仅仅停留在汉语本体的研究上。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以汉语学习焦虑作为对象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分技能的焦虑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在当下,听力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学生不喜欢上听力课,听力成绩提高慢,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焦虑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最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那么在听力信号输入、处理和输出阶段都有可能存在焦虑的情况下,学生的焦虑感势必会对其听力理解造成影响。在听力信号输入阶段,语音的输入是不间断、不复返、短暂存在的,焦虑可能导致学生错过重要的输入信息,从而导致听力交际的失败;在听力信号处理阶段,焦虑会影响到听者对听力策略的选择,让听者处理信息的时间增多,使听者急需得到实时反馈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听力信号的正确处理;在听力信号输出阶段,焦虑会使输出的时间延迟和准确率下降,最终影响到听力理解结果。本文对泰国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时的听力焦虑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第一,泰国学生在汉语听力课堂是否存在焦虑感?第二,泰国学生的汉语听力焦虑和课堂焦虑是否存在着相关关系?是正相关、负相关还是零相关?第三,如果泰国学生在汉语听力课堂存在焦虑,那么学生的个体因素和焦虑感是否相关?比如学生的性别、年龄、国籍、汉语学习年限、自身语言背景和听力周课时量是否跟焦虑值的高低相关?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第四,影响泰国学生听力焦虑的原因主要有哪几类?它们在对听力焦虑产生影响方面有无差异性?第五,泰国学生自己认为的造成听力焦虑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好的策略能够使他们自主地降低焦虑感?第六,在汉语听力教学中有没有一些普适性的教学原则,可以有效地指导汉语教师降低学生的听力焦虑感?分阶段的图式策略是否可行?通过问卷调查(CLCAS&CLLAS&OPEN questions)和统计分析,笔者得出结论:1.泰国学生在汉语听力课堂上存在焦虑感;2.对外汉语课堂焦虑和听力焦虑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3.年龄因素和焦虑感为负相关,汉语学习年限、母语背景、听力周课时与焦虑呈现正相关,性别因素与焦虑无显著相关关系,国籍无可比性(均为泰国国籍);4.通过因素分析,可以认为:个体因素、听力策略、话题熟悉程度、环境、突发情况和训练强度这六个方面的要素是泰国学生听力焦虑的主要来源;5.泰国学生的开放式问答表明,他们自己认为造成听力焦虑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阶段:输入阶段、处理阶段和输出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焦虑来源,同时学生们认为可视化的听力学习材料能够有效地降低其焦虑感;6、为了降低泰国学生的听力焦虑感,需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可懂输入原则;运用学生的背景知识原则;可视化教学原则;听力任务清晰化、简明化、结构化原则;强化听力策略教学原则;焦虑敏感性原则。同时笔者也认为在听力前、听力时、听力后三个阶段,均有相应的图式策略用以帮助降低听力焦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