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青年与中老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以期对该地区胃癌的预防和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2011年01月~2012年0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依据年龄分为两组,规定年龄16~44岁为青年组,共69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42例;规定年龄45~75岁为中老年组,共111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25例。对这两组人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所有患者均为经胃镜病理或手术病理做出的明确诊断。结果①青年组女性患者(58.0%)高于中老年组,中老年组以男性患者(64.0%)为主,两组男女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青年组患者汉族45例(65.2%),中老年组汉族患者有74例(66.7%),两组患者均以汉族多见,其次是藏族,其他民族所占比例较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青年组患者与中老年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以上腹痛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组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吞咽困难、上消化道出血及贫血症状较青年组患者多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呕吐症状较中老年组患者多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青年组患者比中老年组患者HP感染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青年组患者与中老年组患者胃癌家族史发生率分别为18.8%、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青年组患者与中老年组患者的胃癌发病部位总体以胃窦部为主,青年组贲门/胃食管交接处(EGJ)胃癌的发病率为26.1%,中老年组EGJ胃癌发病率为45.0%,中老年组EGJ胃癌发病高于青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内镜下进展期胃癌患者大体分型,两组患者均多表现为BorrmannⅢ型,另外,中老年组BorrmannⅠ型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低、未分化胃癌发病率为56.5%,高于中老年组的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⑧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比较,肿瘤浸润深度大多数集中在浆膜层,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比中老年组发现淋巴结转移者多见,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⑨青年组TNM分期主要集中于Ⅲ~Ⅳ期,占75.4%,而中老年组的TNM分期主要集中于Ⅰ~Ⅱ期,占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⑩青年组1年生存率为74.62%,3年生存率为44.08%。中老年组l年生存率为83.03%,3年生存率为60.45%。中老年组胃癌患者1年、3年生存率高于青年组,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西宁地区,青年胃癌患者中,女性患者发病率高于男性;中老年患者中,男性胃癌患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胃癌发病以中老年人为主。青年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比例高于中老年组患者。②西宁地区,胃癌发病部位以胃窦部为主;青年组胃癌胃窦癌发病比中老年组高,而中老年组贲门/胃食管交接处胃癌发病比青年组高。③西宁地区,胃癌患者无论是内镜下大体分型,还是TNM分期,各方面研究均显示青年胃癌的恶性程度高,分化差,进展快。青年胃癌患者预后比中老年人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