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总结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 2.开展冠心病分型辨证论治临床治疗方案疗效评价; 3.优化冠心病分型辨证论治方案。 方法: 1.通过检索文献与咨询专家等途径,制定《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按照排除纳入标准入选心脉瘀阻证、寒痰瘀结证、热痰瘀结证、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证、气阳两虚瘀血内阻证患者331例,对现有的五个证型进行中医证候特征的总结。 2.入选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163例和对照组159例,入选患者均接受规范的冠心病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给予硝酸酯类、0受体阻滞剂、ACEI/ARB、CCB、C a离子通道拮抗剂、利尿剂等西药对症治疗。试验组在此基治疗础上联合中医药辨证论治。观察2周后对患者临床疗效、客观性指标等方面的影响。 结果: 1.总结出了冠心病五个中医证型的证候特征 1.1热痰瘀结证 主症:胸闷、胸痛、胸痛多闷痛或刺痛,多梦、肢体困重、失眠、腹胀; 次症:面色晦暗、口唇紫绀、头晕、痰黄、口干、心悸、气短、咳嗽、倦怠乏力、痰粘、烦躁、大便干、小便黄; 舌脉:舌红或暗红、苔黄腻或黄厚、脉弦滑。 1.2寒痰瘀结证 主症:胸痛、胸闷、胸痛多闷痛或刺痛,失眠、大便干; 次症: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气短、头晕、偶有喘促、心悸、多梦、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酸膝软、咳嗽痰白或泡沫痰、略显畏寒、健忘、口干、肢体麻木、肢体困重、夜尿频; 舌脉:舌质暗淡暗红、苔白或白腻、脉弦或弦滑或沉滑。 1.3心脉瘀阻证 主症:胸闷、胸痛多刺痛,太息、心悸、气短、胁胀; 次症:胸胁疼痛、爪甲青紫、四肢麻木、头晕、手足不温、乏力、头痛、失眠、便秘; 舌脉:舌暗淡、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1.4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证 主症:胸闷、胸痛、胸痛多空痛,气短、乏力; 次症:五心烦热、心悸、汗出、头晕目眩、喘促;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或脉沉。 1.5气阳两虚、瘀血内阻证 主症:胸闷、胸痛,失眠,倦怠乏力,手足不温。 次症:多梦,心悸,畏寒,头晕,腹胀,食少纳呆,面色少华,唇绀,便秘,小便频或小便量少。 舌脉:舌淡暗,苔薄白或白厚,脉弦细或沉细。 2.临床疗效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0%,显示试验组疗效更佳;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及分项积分均明显下降,其中以试验组的中医症状改善为佳。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在中医证候指标、中医症状积分指标、试验室指标(心电图)三个方面均明显好转,组间比较试验组改善均较对照组更明显。 结论: 1.热痰瘀结证、寒痰瘀结证、心脉瘀阻证、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证、气阳两虚瘀血内阻证为冠心病中医辨证五种常见证型。 2.中药干预治疗冠心病在中医证候指标、中医症状积分指标、试验室指标(心电图)三个方面疗效评价优于单纯西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