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蒲公英(Herba Taraxaci)又名蒲公草、婆婆丁、黄花地丁等,它生命力顽强,广泛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蒲公英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症等多种保健功能,是传统的药食两用的野生植物之一。近来研究表明,蒲公英有明显的降血糖功效,这也使蒲公英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本实验以长白山野生蒲公英作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蒲公英中的黄酮、皂苷、胆碱及肌醇类物质,分别对几种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从而探讨不同采摘时期蒲公英中黄酮类、皂苷类、胆碱类,肌醇类物质的含量变化规律,并将蒲公英中功效成分的不同浓度溶液以及各个时期得到的蒲公英水煮液用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进行降血糖实验研究,进而研究不同采摘时期蒲公英降血糖作用的差异。旨在寻找出降血糖效果最好的的蒲公英生长时期,对开发天然降血糖功能性保健食品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结果如下:1.本实验对不同采摘时期的长白山野生蒲公英根部及全草中的黄酮,皂苷及胆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比较不同采摘时期各物质含量表明:8月中旬采摘的蒲公英全草中黄酮含量最高,其含量为12.78mg/g;8月中旬采摘的蒲公英根中皂苷含量最高,其含量为0.78mg/g;7月末采摘的蒲公英根中胆碱含量最高,其含量为5.06mg/g。2.通过对不同采摘时期的蒲公英全草中的肌醇类物质含量分析表明:随着采摘时期的变化蒲公英中的肌醇类物质不断积累,达到顶峰后便会出现明显下降过程。其中,7月15日采摘的蒲公英全草中的中肌醇含量最高,为18.72mg/g;7月15日采摘的蒲公英全草中的D-手性肌醇含量最高,为10.64mg/g。3.在蒲公英各种功效成分的降血糖实验中,黄酮、皂苷、中肌醇以及D-手性肌醇均表现出良好的降糖效果,然而胆碱的降糖效果并不明显,或基本无降糖效果。中剂量组D-手性肌醇使小鼠的血糖值30天内下降了48.0%。高剂量组的中肌醇导致小鼠血糖值30天内降低了25.5%。高剂量组的蒲公英黄酮使小鼠血糖值30天下降了23.1%,高剂量组的蒲公英皂苷则使小鼠的血糖值15天下降了19.9%。4.通过对不同采摘时期蒲公英水煮液的降血糖效果分析表明:从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采摘的蒲公英均有良好的降血糖效果。其中,七月下旬的蒲公英降血糖效果最好,使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在30天内下降49.3%。而且该时期的蒲公英中黄酮类物质含量为8.03mg/g;皂苷类物质含量为0.71mg/g;中肌醇的含量为18.72mg/g;D-手性肌醇的含量为10.64m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