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滑坡由于滑坡体积大、运动距离远、灾害链效应显著,常造成巨大的危害。我国大江大河峡谷区复杂的自然环境决定了灾害链源区位能巨大,物质沿程运移能量汇聚与消散过程变化多样,其形成演化过程与机理复杂,一旦发生“滑坡-堵江-溃决”灾害链事件将对流域的基建设施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反演大型滑坡的灾害动力学过程,揭示大型滑坡灾害链成灾过程与机理,对于灾害情景分析和未来大型滑坡灾害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以黄河上游戈龙布滑坡和金沙江上游肖莫久潜在滑坡为研究对象,开展“滑坡-堵江-溃决洪水”灾害链过程数值模拟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遥感影像分析获取研究区域滑坡特征及地形地貌数据,采用无人机获取的高精度三维地形数据建立了滑坡模型,研究了滑坡的动力学过程,将滑坡模拟堆积形态作为堰塞坝导入HEC-RAS软件中进行洪水演进模拟,再现和预测了滑-堵-溃灾害链全过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岩石高速摩擦试验得出的摩擦衰减规律,提出了对速度与摩擦系数关系的处理方法并应用到滑坡模拟中,实现了对滑坡过程中摩擦系数降低并加剧高速运动现象的模拟。(2)根据“戈龙布滑坡-堵江-溃决洪水”灾害链野外调查和模拟结果,戈龙布滑坡持续了103s,前部颗粒的最大速度和平均速度都要高于后部颗粒,最大速度可达57 m/s。滑坡在运动过程中呈现破碎程度区域差异性等动力学特性,堵塞河道的前缘滑体多为单个颗粒,后部存在着大小不一的块体团簇。滑坡堵塞黄河形成堰塞坝高达143 m,上游形成面积128km2,库容4.87×109m3的堰塞湖。通过模拟不同大坝破坏程度下洪水演进过程,推算出大坝破坏程度为15%,25%,50%和75%时,溃口最大峰值流量分别为15137.9 m3/s、52192.9 m3/s、157375.5 m3/s和326703.6 m3/s,并分析了下游各重要断面的洪峰流量、河道宽度和水位等情况。讨论了洪水演进与喇家遗址的关系,发现在25%溃坝时,溃口洪峰流量为57782.3 m3/s,喇家遗址处水深为27.1 m,超过遗址古地面6.1m;75%溃坝时,到达小浪底的最大流量相当于百年一遇洪水流量。(3)对影响川藏铁路安全运行的肖莫久滑坡进行了野外调查、监测和情景模拟,肖莫久滑坡失稳后滑动持续时间为65s。后缘颗粒的最大速度和平均速度均高于中部和前缘颗粒,最大速度可达78.2 m/s。根据模拟,滑坡堆积区长约2023 m,宽约900 m,最大高度约为149 m;滑坡滑动后将堵塞金沙江,形成高程为2940 m,库容4.13×109m3的堰塞湖。对比了引入摩擦衰减经验公式和使用固定摩擦系数的滑坡堆积区特征,引入摩擦衰减经验公式后较好的反映了滑坡的高流动性和连续性。通过模拟不同大坝破坏程度下洪水演进过程,推算出大坝破坏程度为15%,25%,50%和75%时,溃口最大峰值流量分别为12051.7 m3/s、43451.4 m3/s、148635.6 m3/s和304544.7 m3/s,分析了下游各断面的洪峰流量和抵达时间等情况,并制作了川藏线沿岸洪水淹没范围分布图,研究结果对川藏铁路和金沙江沿岸滑坡灾害风险分析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