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存在大量同音字,而且大多数汉字是形声字。因此,汉字是研究词汇识别中语言因素问题的重要测试领域。先前关于字符和词汇识别的研究,发现了汉字识别中的语音与语义的相对显著性。这些研究在比较语音和语义处理中发现了不同的结果。这可能是由于控制不足,没有控制各种书写、音韵和语义因素。因此,本文探讨了汉字识别中语义和语音信息编码,使用听觉语义判断实验。主要是考虑同音字密度和义符一致性这两个因素对汉字识别的影响。本文主要考察词汇识别研究中提出的语音中介模型。最后要回归到理论层面的问题:一是处理单个汉字时,是整字提取和处理的,还是按偏旁部件?二是判断汉字语义类别时,是从字形直接映射到语义,还是从字形映射到音再映射到义?本研究采用行为实验的方法,以反应时为指标,对义符和整字语义类别一致/不一致,高同音字密度/低同音字密度的交叉组合进行分析研究,藉此研究义符一致性和同音字密度对汉字识别的影响。本论文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义符一致性和同音字密度对汉字识别有什么样的影响?2)若有影响,其产生影响的机制是什么?实验选取30名学生作为被试,他们是湖南大学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一、二、三年级的研究生。正式实验材料采用E-Prime2.0编程后随机呈现于电脑屏上。实验要求被试对目标字进行音的识别和意义判断。实验中产生的所有行为数据(反应时和正确率)被输入SPSS 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发现:1)在一致性判断存在着字词水平的类别一致性效应,在反应时F(1,4086)=152.711,p<0.05指标上有显著差异。并且,义符和整字语义类别一致的字容易认知;2)同音字密度的高低影响汉字的语义加工。同样,在反应时F(1,1978)= 152.711,p=0.012<0.05指标上有有显著差异。而且,高同音字密度汉字比低同音字密度汉字的识别更慢:3)义符一致性和同音字密度存在相互作用,在反应时F(1,4084)=54.335,p<0.05指标上有显著差异。结果发现了稳定的同音字族内的类别一致性效应,实验数据表明在同音字密度出现抑制效应,义符一致性出现促进效应。结果说明在义符一致性和同音字密度的相互作用中义符一致性起稳定和主导的作用。综上可知:1)在汉字识别中,义符有显著作用,这就说明汉字提取是按偏旁部件提取的。2)同样,语音信息有助于汉字语义的获得。这表明判断汉字语义类别时,很可能是从字形映射到音再映射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