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科举考试制度作为国家的抡才大典使众多贫寒子弟有了得以改变自身及家族命运的机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读书应举所需要的支出与日俱增,辍学、戳试者比比皆是。为一改地方上人才凋敝、文风日糜的状况,主要用以资助士子赴考的宾兴也由此而生,并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时代以及区域特色,但随着科举考试制度的终结与清王朝的灭亡,宾兴也在新旧交替之际走完了其应有的征程。因此本文立足于清代,从教育史的学科视角来探讨清代徽州宾兴的发展演变以及给徽州所带来的影响,全文共分为四章,现将各章内容概述如下:第一章首先对清代徽州宾兴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状况进行陈述。本章从政府供给、应举支出以及助学助考传统三个方面探讨徽州宾兴兴起的背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徽州宾兴在整个清代的发展状况,根据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将其划分为起步阶段、发展繁荣阶段以及衰退消亡阶段。第二章主要探讨徽州宾兴在具体活动中的开展状况。本章首先对官员在士子入学肄业以及赴考前为其所举行的相应的典礼进行了探讨,随后从发放的时间、发放的地点、发放的对象、发放的程序、发放的方式与数额、发放的货币形式等方面厘清宾兴费用发放的相关问题。第三章主要对徽州宾兴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在资产来源方面,主要包括官吏、士绅、商人等捐助群体;在资产经营方面,主要包括发典生息和置产取租两种方式;在资产管理方面,主要从管理人员、管理内容以及管理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第四章着重分析宾兴对徽州的影响及其发展转型问题。宾兴对徽州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和社会两方面,在教育方面宾兴不仅给生童发放膏火与奖赏银两,同时还解决了士子应试旅费不足的问题,因此促进了徽州地区读书应举以及中举人数的增多,在社会方面宾兴对当时的文风以及社会风气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对传统的以家庭、家族为主体的文化构造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宾兴也适时的转为新式学堂的办学经费而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