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当代社会发展人文精神的建构。作者表述了如下的思想和理论逻辑: 1、世界范围的精神危机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中人类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它既是以西方发展模式为范型的当代社会发展各种基本矛盾冲突的真实写照,也是人类为谋求新的更高的社会发展所遭遇的一个实践难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人文精神危机”,在社会发展的层面上深刻地映现了这一现实,同时也再次表明了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步履艰难。人文精神问题的提出,关系到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一场经济体制变革,关系到这一社会变革转型期文化的价值选择和重构,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2、人文精神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时代赋予它不同的历史内涵,“危机”问题的提出呼唤人文精神的重建。在如何建构现代人文精神的问题上,理论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不少意见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但因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论述,迄今为止,尚未能使问题深入和有效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有些看法和意见所流露的思想倾向,存在明显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非理性主义和宗教色彩。这是作者所坚决反对的。本文认为,当代中国应该建构什么样的人文精神,不能脱离当代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现实的国情。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的“人文主义”,也不能套用中国儒家的“人文精神”,更不能搞自由主义的多元化,而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运用历史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方法论,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吸取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及其精神的基础上,提炼、塑造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现代人文精神,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3、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是人类谋求自身解放和发展最科学、最先进、最完备的理论,它不仅为无产阶级挣脱历史锁链,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南,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革指明了道路。从理论体系、历史特征与实践功能相统一的角度看,只有准确地被理解了的和正确地被阐发了的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才是当代人建构现代人文精神所应确立的科学理论形态。它的基本历史内涵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见解为我们建构现代人文精神,重建当代人的价值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指明了方向。 4、从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实的需要出发,以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为指导,借鉴并综合当前人文精神讨论中提出的一些共识,本文对人文精神概念所下的定义是:人文精神是人类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实现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这一定义对建构现代人文精神具有如下规定性:口)人文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话语和意义的存在,而是一种人类为不断实现自身解放,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2)这种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是在人类追求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社会发展是人文精神产生和建构的历史前提;(3)人们自己意识到这种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并主动将之付诸社会实践,在文化上表现为一种自觉践行和主动追求的理性态度:m真善美的价值理想是人文精神内涵的文化价值尺度。 5、以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建构现代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当代社会发展观和与此相对应的理性高扬的文化自觉。 O)以人为本的当代社会发层观: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从人类实践论出发,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共时态分析与历时态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具体考察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五种形态与人的发展的三大阶段,把社会发展与人的活动、人的自由、人的解放紧密联系起来,把社会发展的持久源泉归结为人的活动的展开,把社会发展的一般状态规定为人的自由的获得,把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定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在历史本体论的层面上认定,社会发展是人类为实现“自我完成”所采取的存在形式与所经历的活动过程。这样,就为社会发展确立了以人为核心的的历史逻辑,突出了社会发展本质上的主体性与属人性,强化了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二重性意义,为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灌注了浓重的历史感,从而建构出了关于社会发展的严密体系。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科学地解答了社会发展问题上的“历史之谜”,从而实现了社会发展观念史上的根本性变革。 (2)理性右扬的文化自觉: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社会发展的理论根据,而且也为我们建树了一个社会文化发展的价值目标。它以共产主义目标的实现为旨归,以真善美的追求为文化尺度,确信,经过“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