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虎”是学生解题的大敌,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马虎”现象很严重,而学生不以为意,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有的文献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到解题错误的影响,但对于解题“马虎”现象的研究很少。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运用现象学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以波利亚解题表为依托,从解题四个环节中的不良习惯入手,展开问卷调查,通过访谈对问卷调查进一步的补充和说明,再利用案例列举学生具体解题中的问题,介绍相应的对策。基于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存在解题习惯不良的现象,数学学习成绩与解题习惯两者有显著影响,不良的解题习惯会导致解题“马虎”现象的出现。解题“马虎”现象的原因:(1)弄清题目——审题环节包括:审题时盲目,没有逻辑性;审题中已知条件观察不细致出现遗漏条件现象;急于求成,匆匆忙忙读题,产生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看到熟悉的题型,不注意条件是否改变,就开始做题,导致答非所问;审题草率,不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2)拟定计划、实现计划环节包括:基本模型条件不清,出现混用乱用现象;公式定理适用范围考虑不全面,导致结果出错;书写不规范,跳步现象严重;计算不认真,频繁出错。(3)回顾——检查及反思情况包括:检查环节缺失,没有及时改正不必要的错误;反思不到位,导致错误重复出现;没有及时总结归纳,致使基本模型的应用出现偏差。研究建议:(1)解题时注意事项:抓好审题第一步;拟定、实现计划是核心,核心环节要谨慎;回顾环节不能忘。(2)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①教师解题教学的几点建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鼓励教育的作用;巧设纠错课,激发学生乐于发现问题;注重解题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养成解题反思习惯。②要求学生解题过程完整,教师精批精改。③重视错题,勤于总结,巩固回顾环节:充分发挥错题集的作用;重视错题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