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统计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郁证型和肝肾阴虚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与思路。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其中风湿热郁证型和肝肾阴虚证型各40例。观测风湿热郁和肝肾阴虚两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体征、中医症候积分及风湿免疫相关实验室指标(RF、AKA、抗CCP、APF)的数值,后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郁和肝肾阴虚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两组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相关性:此次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郁证型40例患者,平均年龄51.20±4.26岁;肝肾阴虚证型40例患者,平均年龄53.50±4.35岁。风湿热郁组与肝肾阴虚组组间比较,肝肾阴虚型患者平均年龄大于风湿热郁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风湿热郁证型患者中,男性8人,女性32人,肝肾阴虚证型患者中,男性12人,女性28人,两组证型间男女比例差别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中医证型与临床症状相关性:两组晨僵时间均高于正常值,组间比较有差异(P<0.01),其中风湿热郁证型晨僵时间较肝肾阴虚证型时间长。对关节压痛指数进行组间比较,风湿热郁证型组关节压痛指数大于肝肾阴虚证型组,两组间压痛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肿胀指数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风湿热郁证型组关节肿胀指数大于肝肾阴虚证型组。疼痛VAS评分组间比较,风湿热郁证型组与肝肾阴虚证型组组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中医症候总积分进行组间比较,风湿热郁证型组患者与肝肾阴虚证型组患者总积分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RF、AKA、抗CCP、APF等实验室指标的检测,结果发现:风湿热郁组RF阳性率为87.5%,肝肾阴虚组阳性率为85%,其中风湿热郁组RF均值高于肝肾阴虚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风湿热郁组AKA阳性率为95%,肝肾阴虚组阳性率97.5%,风湿热郁组和肝肾阴虚组AKA阳性率差别不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正常值。风湿热郁组抗CCP阳性率为75%,肝肾阴虚组阳性率为77.5%,其中风湿热郁组抗CCP均值高于肝肾阴虚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热郁组APF阳性率为80%,肝肾阴虚组阳性率为77.5%,风湿热郁组和肝肾阴虚组APF阳性率差别不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正常值。结论:1.类风湿关节炎肝肾阴虚证型患者平均年龄大于风湿热郁证型,且两组男女构成比例差别不大。2.风湿热郁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大于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患,临床症状反映明显。3.RF、AKA、抗CCP、APF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郁证型和肝肾阴虚证型的辨证分型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