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霉胺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霉胺(Neamine)首先被发现存在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硫酸新霉素的有关物质当中。而后经研究表明新霉胺能够有效抑制血管生成素在血管内皮细胞的核转移,阻碍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已被优选为抗肿瘤候选药物。本研究观察新霉胺稳定性影响因素以及药代动力学规律,为后期试验提供依据。内容如下:  1.对新霉胺进行为期10天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实验,发现新霉胺对潮湿很不稳定,极易吸潮变质:对长时间在较热的环境中,稳定性也较差;对光照不敏感,在光照条件下保持稳定。因此,保存新霉胺需要低温干燥贮存。  2.新霉胺在大鼠体内血浆中含量的检测方法研究,因氨基糖苷类无紫外吸收且极性大,在色谱柱上难保留的特征,因此建立了结合反向离子对色谱法(RPIC)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检测分析方法。流动相系统经调解设置为40mmol/L五氟丙酸及25mmol/L甲酸铵水溶液-甲醇(60:40, v/v)。并且通过线性、稳定性、精确度和准确度、回收率等验证,该方法满足新霉胺对于在大鼠体内含量测定的要求。  3.对新霉胺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静脉注射给药后,新霉胺血药浓度从最高点迅速下降,半衰期在40min左右,消除快,给药后各剂量组的AUC与给药剂量15、30及60mg/kg呈线性关系,说明新霉胺在静脉注射给药后,符合一般药物药动学规律;200mg/kg给药剂量的灌胃、肌内注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四种血管外给药方式下,灌胃、腹腔注射、皮下注射以及肌肉注射四种给药途径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14%,6.50%,8.43%,14.01%,新霉胺吸收程度为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灌胃给药,说明口服吸收极差,肌内注射吸收良好。几种给药方式的生物利用度均不高,口服最差。  4.由于新霉胺的强极性,因此在体内的消除极快,迅速经尿液被排泄掉。因此常规有效给药剂量下的血管外给药后的血浆浓度以及组织中含量低于液相检测下限,对新霉胺在体内药代动力学进一步研究将采取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经过筛选确定衍生化条件如下:衍生化试剂选取2,4-二硝基氟苯(FDNB),衍生化过程的条件:所加缓冲液 PH为10,衍生化试剂浓度设置为300mg/kg,时间1h,衍生化反应温度为85℃。
其他文献
学位
芪归药对是配伍理论丰富,临床应用甚广,颇具代表性的药对之一,因其既能自成一方,又可作为基础药对配伍组方,而备受历代医家重视.该药对依据气血配伍原则组成,具有益气养血,养
目的:该论文对杜仲的栽培种进行生物多样性分析,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药用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做初步尝试.结论:1.杜仲在形态学和DNA水平具有较高的遗传
学位
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praeruptorumDunn或紫花前胡PeucedanumdecursivumMaxim.的干燥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主产于浙江、江西、安徽、福建、
学位
“中美双方将尽快解决中国自产熟制禽肉输美未尽事宜,在达成一致后,美方最迟不晚于2017年7月16日发布拟议规则,以尽快实现中国禽肉出口美国。”这是5月上旬,中国和美国同时公布的“百日计划”10点共识中的第二点内容。  其中,“未尽事宜”一词,恰恰反映出我国自产禽肉出口美国的漫漫征程。  我国禽肉输美的坎坷  2004年初,我国暴发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随即,美国禁止进口我国家禽及禽肉制品。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