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多样化,老年人在一个家庭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更加严峻的是,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5%左右,而超过老年人口半数的“空巢老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群体。由此看出,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现阶段乃至21世纪的重要国情。因此,如何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当前,老年大学的迅速兴起为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平台。然而,从目前老年人学习需求满足的状况而言,老年大学教育供给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老年大学教育供给与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匹配为问题核心,基于质的研究方法论,以个案研究为具体研究方法,选取较具代表性的N老年大学为研究个案,探求老年大学教育供给与老年人学习需求的现状,挖掘影响供求匹配的因素,从而探索两者匹配的策略,建立老年大学供给与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匹配框架,实现供求匹配,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本研究分为理论基础、方法设计、结果分析和策略探讨四部分。从理论基础分析看,本研究利用供求匹配理论即供求均衡理论来探讨老年大学教育供给与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关系,建立两者匹配的理论框架,可以很好地解释教育供给与学习需求匹配的程度,为分析老年大学教育供给程度以及老年人学习需求的满足状况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从研究方法设计看,个案研究本身是趋向实践和行动的研究,是对生活资料的深度调查。为此,通过个案研究,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N老年大学,运用具体的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辅以观察、实物资料搜集等方式,通过资料分析、文本转录,为接下来的研究打下基础。从资料结果分析看,研究发现包含三个层面:一是老年人学习需求对与老年大学的教育供给满意度一般,存在老年大学教育供给与老年人学习需求不符的现象;二是老年大学教育供给与老年人学习需求匹配存在数量失衡、质量失衡和结构失衡;三是影响老年大学教育供给与老年人学习需求不匹配的因素,主要有政策供给、经费支持、学校自身、资源整合以及老年人自身特质这几个方面。从策略探讨看,要实现老年大学教育供给与老年人学习需求匹配,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从政府层面,应制定合理保障政策,发挥公共治理功能。主要从公共政策引领、政府教育资源分配以及政府部门机构协调入手。其次,从学校层面,应发挥自我驱动力,提升老年大学供给。老年大学应转变传统教育供给模式,跳出悲观思维,完善课程体系,利用互联网建设虚拟校园,弥补供给不足。再次,从社会层面,整合外部资源,加强与普通高校、社区合作以及将老年人作为人力资本建设老年志愿者团队。最后,从老年人自身层面,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