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道教总会与新中公共外交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ergy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是一国对外交往的重要文化资源。“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国是道教的起源国,道教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新加坡道教总会作为新中两国公共外交的载体,通过与中国各机构、团体进行官方或民间的交流往来,促进新加坡与中国两国关系的发展。本文以公共外交理论为支撑,主要研究对象为新加坡道教总会,通过对新中关系的回顾、新加坡道教总会的创立、发展历程、运行机制、对外交流情况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华交流情况进行讨论,借助公共外交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论证,探讨该宗教社团在新加坡与中国两国公共外交中发挥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得出,新加坡道教总会所开展的对华交流活动具备公共外交的性质,其在新加坡对华公共外交中扮演行为主体的角色,在中国对新加坡公共外交过程中扮演行为客体的角色。新加坡道教总会在组织活动上的灵活性推动了中新两国文化、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的华人宗教社团,新加坡道教总会将在公共外交领域展现出宗教社团和华人社团的双重优越性.一方面,新加坡道教总会以其福利性和慈善性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逐渐突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另一方面新加坡道教总会因具备华人社团的特点,在新加坡对华公共外交中也颇具优势,中国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在与新加坡道教总会的交往中也可以获得更多有效信息。实际活动开展中,新加坡道教总会的公共外交参与能力受到其自身影响力和活动扩展力两方面的制约。需要加强宣传、扩大交往领域,以方便更多活动的开展。此外,中国政府以该类型的社团为载体开展公共外交也有局限性,需要对公共外交资源进行统筹规划,进一步细化开展途径和相应渠道,在配合国家总体外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灵活性,推出更多“中国品牌”,对当前对外工作的开展将会带来更大的帮助。公共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补充,有其出现的必然性和发展的必要性,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从长远观,新加坡道教总会将继续推动新中公共外交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也可以通过与新加坡道教总会的交流往来灵活开展对新公共外交。
其他文献
云南社会科学院中珍藏着一批堪称瑰宝级的老照片,它们是1949~1979年间中国人拍摄的云南各民族照片。1956年全国民族调查开始,一大批民族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参与调查,留下了珍贵的云南民族影像志。  1.东巴久噶吉(1908-1991),中甸县三坝纳西族乡吴树湾村人,纳西族支系阮可人东巴,善于占卜。他的徒弟、吴树湾村东巴和占元也长于占卜。  2.独龙族文面。由有经验的老年妇女先用竹签蘸锅烟水
动脉血栓性疾病冠心病和缺血性中风危害极大,为人类健康的首位杀手,抗血小板药效果肯定,但现有抗血小板药存在疗效不稳定、不满意、有出血副作用等问题。我们仍然需要抗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