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以浙江杭州、绍兴两地中小学为例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ishi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篆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它的存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篆刻艺术的学习涉及到书法、设计、文字等多方面领域,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中小学开展篆刻课程是有必要的综合、系统的工程。然而,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文化的学习由于缺乏直接的现实作用而逐渐被忽略,有些有意识开发篆刻艺术的学校在教学上又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本文着眼于篆刻艺术教学在中小学校的开发和利用,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现场观察、面谈等方式深入杭州、绍兴两地几所中小学校,对学生的兴趣、认知程度和教学的目的性、科学性、形式等方面展开调查,发现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目的性不明确、教学过程的不合理等问题,然后通过具体教学案例的呈现为中小学篆刻艺术教学的开发和利用提出建议,以期对学校在以后的课程开展中有所启示。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获得发展的条件。城市形象的树立又可以理解为建立一个城市形象的品牌。城市形象品牌的建立对于城市获得社会认可、城市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今日德国中部图林根州的一个边远小城市爱森纳赫,巴赫是德国最有成就的音乐家之一,被后人誉为“
作爲蘇門六君子之一的李廌,少有才譽,終生未仕,專心著書撰文,事跡見於《宋史》。其《德隅齋畫品》論及二十二幅傑出畫作,皆爲北宋皇孫趙德麟所藏,惜今不存。其評畫不乏獨到見解,品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