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后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身负黑色幽默作家和后现代主义作家等诸多美名。1969年他的代表作《五号屠场》一经问世,就立刻吸引了众多评论家和读者的极大兴趣。库尔特·冯内古特解构了传统小说叙事模式,并把混乱带给秩序。《五号屠场》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文学的里程碑。国内外学者和评论家对冯内古特和他的名作《五号屠场》做了大量细致深入的研究,这本小说独特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主旨尤为吸引广大读者和评论家。冯内古特将他战时的惨痛经历融合到小说中,艺术化地将他的创伤记忆和真实的历史事件编织到小说中去,复杂交错,极富感染力,然而这方面研究相对较少。本论文试图以创伤理论的视角对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的故事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及语言风格中的创伤写作艺术进行系统研究,论述创伤写作艺术深化了小说的反战主题—战争所带来的历史和心理创伤以及战后破灭的美国梦和沦丧的社会价值观。首先,本文论述小说情节的非传统性设置是创伤写作的代表性特征。散乱零碎的故事情节主要体现为非线性叙事、反高潮和三个世界的融合。没有完整的故事结构,所有小说情节没有一个内在的逻辑联系,而小说的这种形式特点恰恰表现出狼藉一片的战争创伤。继而,本文论述小说人物形象所体现的创伤写作艺术。在《五号屠场》中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战斗英雄或具有人类美好品性的基督教徒式的人物,众多的人物形象,包括主人公毕利·皮尔格林姆以及兼具作者和叙述者双重身份的库尔特·冯内古特表现出亦真亦斜的特征。这种匠心独具的人物形象塑造展现了德累斯顿轰炸、破灭的美国梦和沦丧的社会价值观,深刻地揭示了历史和社会创伤双重创伤。再次,本文论述小说语言风格所体现的创伤写作艺术。小说的语言风格表现为复杂多变的修辞手法,有重复,戏仿和隐喻。“就这么回事”短语的上百次重复揭示出作者通过刻意的冷漠无情来表达心中压抑的冷漠愤慨、宿命论以及内心对宁静的渴望。大量隐喻和戏仿的使用入木三分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小说中的这种语言风格特征完美地展示了二战所带来的难以磨灭的创伤。最后,论文在总结以上论述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该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和修辞手法三方面中所蕴含的创伤写作艺术手法完美地深化了小说的反战主题—战争所带来的历史和心理创伤以及战后破灭的美国梦和沦丧的社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