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文学作品的中医学术思想研究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milk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药在古代社会生活里,一直扮演了极大的推手,凡人皆有病痛,既有病痛则离不开医方处药,而文学作品一向反映社会生活背景、饮食文化,所以文学作品中也多半能见到中医药思想的线索,因此透过涉医文学的作品,不仅可以做为医药史料的价值及借鉴作用,更可藉由作者的描述来了解该时期医学学术理论的发展与医学知识传播的局限。中国的医学发展,自宋代起,随着人口及经济重心的转移,逐渐出现南移的情形。而文学发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随着地域不同,侧重重心也随之不同。与北方传统关系较为密切的医学思潮,也开始流传于江南地区,逐渐形成地域的差异性。明清时期的医学发展在诊断学、病案书写格式、医学书籍编着和传播,均有较大发展。其中最主要发展是温病学派的形成,加强了自《黄帝内经》及《伤寒论》以来的中医理论,而本草药物学也在此时期出现极大成就,而这些都可在该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找出线索;而明清则是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最繁荣的时期。加上因为印刷技术的进步,出版业获得长足发展,不论是医药的出版品,或文学的出版品在这一时期都大鸣大放,传播的更为广泛便利。本文以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为主,该时期的戏曲小说中有不少涉及医方药学的作品,例如:《西厢记》、《西游记》、《金瓶梅》、《牡丹亭》、《三言二拍》、《聊斋志异》、《草木传》、《野叟曝言》、《儒林外史》、《镜花缘》、《老残游记》、《红楼梦》等书。这些作品不经意或有意地描述一些医药情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医药发展状况,与中医学术思想的关联如何,成为本文所要探讨的对象。以台湾研究现状而言,学者或以文学角度来探讨该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或探讨作品在小说史上的意义,或藉由涉医作品探讨类型人物,或以文学作品作为医学史的史料借鉴,补充当时的医疗生活史。大陆多以趣味性质,讨论单一作品部分医药情节。本文则同时讨论多项作品方式,以较大范围的探讨涉医作品,并分类论述之,以中医基础理论、临证医学、本草药物,或是其他如医事制度等等面向,来对照该时期的医学理论与传播,乃至于该时期的医疗制度、医者形象等。而本文藉由综观方式发现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不但可以作为辅助了解该时期中医学术思想的佐证材料;同时也可以藉由文学作品对于中医名词或药材等等的运用,来考证文学作品的成书年代乃至作者背景;还可藉由文学作品对医方药学的描述,发现部分药材方剂的运用较之医书记载更早,在此基础上得以窥探明清医学思想之一二,其中部分细节更值得日后专文探讨之。
其他文献
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学生的地位、特点、作用的总的看法和根本态度。它是一种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目的和效果。而不同的人性论
对《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核查方法(试行)》进行简要介绍,然后以DNQ1型前向散射能见度仪为例,介绍了如何使用PWA12能见度仪校准套件作为现场核查标准,按照核查方法对其进行现场
交通行政综合执法因其可以有效地避免多头执法、职权交叉重复等弊端,因此成为交通行政执法工作的改革发展方向,全国各地纷纷进行广泛的实践探索。然而,目前对于交通行政综合
研究目的:评价温针灸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探索一种疗效确切,易于操作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60例,先按Ashworth量表评分法分为中度(2级),
乡村关系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背景下,我国广泛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活动,可以预见,全国农村社
七情与眼病略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刘静霞,吕瑞民(150040)“七情”即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也具有两重性,既能致病,又能治病,以下仅就“七
实行官员问责能够更有效地对权力加以制约和监督,是我国推进政府体制改革,打造责任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官员问责从“非典”时期的“问责风暴”逐渐走向常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一环。随着我国经济长期、持续而稳定的发展,与之相匹配的金融结构得到了逐步的优化和完善,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也有了根
随着对现代企业管理认识的逐步提高,国内的民营企业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战略作用。尤其是对绩效和薪酬管理的再认识,逐步摆脱以往很多企业对绩
社区(community)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根据社区的结构及综合表现,社区可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与此对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