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诺贝特对大鼠局灶性脑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nr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诺贝特的脑缺血保护机制目的:脑缺血可引起脑组织水肿,神经细胞坏死、凋亡,导致脑功能障碍。MAPK(促有丝分裂蛋白激酶)家族可分为以下三组:ERK、JNK、(C-Jun氨基末端激酶)以及P38MAPK(胞外信号调节酶)。有研究表明,MAPK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被激活,这些激酶信号通路被认为是造成脑缺血再灌注后致脑损伤的重要分子成份。另外,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非诺贝特具有脑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是否与调节JNK,ERK信号通路有关尚不清楚。本实验研究非诺贝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评价JNK,C-Jun氨基未端激酶和胞外信号调节酶(ERK)在非诺贝特产生的神经保护中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拴法(MAC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成年SD大鼠,体重220克~250克,被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20),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n=20);非诺贝特预治序组(n=20)。动物模型制备:采用线栓法,大鼠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用特制的尼龙线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2小时后抽出栓线,形成再灌注,假手术组仅暴露颈总动脉及分叉处,不插入阻断大脑中动脉。各组动物术中均用加热板使其肛温保持在37℃左右,术后单笼饲养。假手术组再灌注6小时后处死,IR组再灌注22小时后处死。非诺贝特预治疗组在模型制作前14天用非诺贝特喂养。本实验(1)测定梗死面积:各组大鼠处死后断头取脑,立即做冠状切片,放入2%TTC磷酸盐缓冲液中染色,各个脑片摄像,用HPIAS-1000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出梗死面积。(2)ND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再灌注22小时后,根据Gotoh’sformala方法:脑组织含水量(%)=(湿重-干重)/湿重×100%。(4)脑组织病理观察:光镜下观察所有切片,HE染色,存J E M—1200E电子显微镜下观察。(5)TUNEL检测碉亡细胞数:玻片脱腊、乙醇水化,滴加TUNEL染色缓冲液,DAB显色后,在光镜44倍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视野,计数1mm~2阳性细胞数。(6)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ERK和JNK的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取出全脑,分离出背侧海马约100毫克,匀浆后超声粉碎,离心,转膜,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孵育,X光片上的显色条带进行光密度扫描半定最分析。结果:同假手术组比较,IR组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调亡细胞数有显著性差异。非诺贝特组与IR组比较显著降低了上述指标,在分子水平上,显著增加了JNK和ERK的表达活性,同时增加了Bax和Bcl-2基因的表达。非诺贝特下调JNK和Bax蛋白的活性,上调ERK和Bcl-2蛋白的活性表达。结论:上述结果表明非诺贝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非诺贝特对ERK和JNK活性的不同调节有关。实验结果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保护治疗方面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其他文献
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加密数据流的应用以及APT风险长期潜伏,传统终端安全防护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终端环境。而且传统的防护技术在系统资源占用越来越高的同时效率却在下降,并且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结合CBL教学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见习的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52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SP+CBL教学模式,对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高,尤其对我国来说,要想在全球这么多的国家当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在资源方面就要做到节约,把每一点资源
针对农业科技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在植物生产类专业人才培养中从加强校内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完善、教学手段优化、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
无论是读书、看报、与人聊天,还是听相声、看电视、逛商场,只要留心观察,随时注意语言现象,总会碰到与语文相关的问题。老叔知道,有问必答!  安徽铜陵张晓鸿 问:  “月与星,遥相对,百转千回。万般苦,尽是非,爱而无畏。”老叔你猜,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只给你一点提示,这是《楚乔传》的主题曲。《楚乔传》大结局了,可是我却觉得看得不过瘾。网上有人用“烂尾”这个词来评论这部剧的结局,请问老叔,“烂尾”是什么意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准则中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采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