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大兴安岭地区天然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白桦林、落叶松林、针阔林三种林型的18块标准地的每木调查数据,以相邻木选取为4株的最小结构单元,通过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三个空间结构指数,按照三个林型进行空间结构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制定空间结构优化具体步骤。并以8号、14号两块标准样地进行具体优化模拟操作,检验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混交林整体林木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且主要树种在林分中都属于聚集分布,但角尺度均值趋近于随机分布取值上限0.517,调整起来并不困难。根据白桦林和落叶松两种林型中具体树种的角尺度频率分布,说明天然混交林林木水平分布位置受树种组成影响较小。全部林分混交度弱,针阔林型混交度远大于白桦林型和落叶松林型,混交度越高林分稳定性越强,优化空间结构时,白桦林和落叶松林的树种组成向着针阔林方向调整,白桦林和落叶松林混交度的调整迫切。根据大小比数分析该地区大小分化程度属于中庸状态。根据3种林型选择3块代表的典型样地现况分析,空间结构优化方法为轻度择伐。在前面对全部林分、3种林型和3块标准样地具体空间结构分析基础上提出具体优化方案。优化后林分由聚集分布变成比较理想的随机分布,混交度有一定的提高。优化择伐能够短时间内改善林分的空间结构,而自然演替要达到这一效果则会需要很长的时间,经过择伐后的林木可以更充分的利用各种环境资源。本研究为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空间结构优化提出具体方案,对调整林木水平分布格局,改善林木树种隔离程度的要求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