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针治疗下肢长骨骨不连52例临床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hunya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肢股骨,胫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其中股骨骨折占全部骨折总量的6%,胫骨骨折占13.7%。由于它们血供特点,功能特点,骨不连是股骨、胫骨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据统计,骨不连发生率约占8%-10%。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自从1940年Kuntscher介绍髓内针术,创立了髓内夹板的生物力学原则以来,髓内针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带锁髓内针的出现,增加了锁钉,具有抗旋转及抗压缩能力。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有髓内针治疗长骨骨干骨不连的成功报道。随着髓内针技术的发展,髓内针设计更加合理,材料质量的提高,特别是扩髓带锁髓内针,可以提供稳定而且顺应骨折愈合机理的固定,使用其治疗下肢股骨、胫骨骨不连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目的: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本院自使用扩髓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胫骨骨不连病人52例。通过对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来探讨使用扩髓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胫骨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应用扩髓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胫骨骨不连患者52例,男性45例,女性7例。年龄24-61岁,平均35.6岁。股骨25例,胫骨27例。原固定方式:钢板内固定术后29例,髓内针固定16例,外固定架4例,石膏固定3例。按X线分型:肥大性骨不连22例,骨端正常型骨不连15例,骨端萎缩型15例。根据AO分型,A型15例,B型16例,C型21例。首次术前为开放骨折的有24例,按照Gustilo分型,I型6例,II型8例,III型10例。患者受伤或上次手术距本次手术时间9-26个月,平均13.7个月。本次手术均采用有限切口切开复位,扩髓,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方法,比较闭合撬拨复位和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本文共收集2002年8月至2005年2月间69例跟骨骨折患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HFMD并发脑炎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以120例HFMD患儿及5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为研
6月17日至21日,李长春到山东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等进行调研。在青岛出版集团公司,李长春强调,要按照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这"三改一加强"的要求
本文介绍了水产动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发展。获得与经济性状连锁的标记是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基础,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获得基因/标记技术的进步,探讨了基因/标记与
目的 关节软骨损伤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疾病。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关节软骨磨损、退行性变和各种创伤、运动损伤造成的软骨损伤逐日增多,已经成为导致残废、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原
目的:观察瘢痕子宫患者在二次剖宫产手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促进术后恢复及预防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178例二次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2例,对照组96例
当前,社区照顾已经成为共识。文章立足北京目前社区照顾供求结构,对于北京社区照顾供给不足的现状及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多功能社区照顾的愿景以创新社会管理。在此基础
彝语文的使用同彝汉双语教育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彝汉双语教育是"多元一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彝族人民在秉持、认同、传承
通常,人们不但以“诗人—学者—斗士”的“发展论”来解释闻一多人生形式的“突转”,也用它解释闻一多充满矛盾的批评理论与美学思想。然而作家的精神世界与心理结构往往比我们
研究目的:运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对肝脏大部分切除术后小鼠的血浆进行研究,观察肝脏再生过程中血浆蛋白质组学的动态变化,对那些在再生过程中新增、丢失或浓度变化的蛋白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