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的金融体系也发生着引人注目的变化。其中,尤其是银行业的市场格局、市场结构与之前相比较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化、商业化改革的同时,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有所降低,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等逐步成立且不断发展和壮大。这打破了原先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优化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结构,使竞争的力量得到平衡。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开放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合并、收购、资产出售、资产重组和股份收购等经济活动会更多。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这些经济活动都有赖于资产评估,尤其是对商业银行企业价值的评估。因此,能否对商业银行的企业价值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估成为一个关键点。作为行业结构的一种形式,市场份额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而对其价值产生影响。那么,市场份额与企业价值是否真的存在紧密联系,这样的关系又是否存在于中国上市银行中。再者,我国对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虽多,但却都未将市场份额作为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予以充分考虑。因此,在梳理文献研究及相关理论后,本文将对银行业市场份额及其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作出实证分析。最后得出评估商业银行企业价值是否需要考虑市场份额这一影响因素的结论。本文选取了我国13家上市商业银行在2007-2016年10年间的数据资料并形成面板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处理、模型的设定,通过回归发现市场份额的变化确实会影响企业价值,市场份额是商业银行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最后,文中基于现有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并利用回归结果对最适合商业银行企业价值评估的模型做出了相应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