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4例临床分析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zhe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HP)的临床特点、诊治措施和相关进展。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70年1月至2009年3月收住院的PHP患者共14例临床病例资料。同时复习文献,阐述该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疗进展。结果PHP患者共14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7例。临床特征:(1)起病年龄:4个月~30岁;(2)除1例有家族史外,其余均无明确家族史;(3)病变特点:14例均有手足抽搐,7例伴癫痫(占50%);(4)实验室检查:14例均有低血钙、甲状旁腺激素(PTH)明显升高,13例高血磷(占92.6%),8例低尿钙(占57.1%),10例低尿磷(占71.4%);(5)误诊情况:误诊率78.6%,6例长期诊为低钙血症,1例被误诊为周期性麻痹,2例误诊为原发性甲旁减,3例误诊为癫痫,1例22年未诊治;(6)合并症:1例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例合并肾小管酸中毒,2例合并白内障,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7)9例有颅内不同程度钙化(占64.3%),4例伴Albright遗传性骨营养不良症(AHO)畸形(占28.6%);(8)治疗及转归:经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制剂或AT-10,患者抽搐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对反复发作或突发手足抽搐、癫痫,特别是伴AHO躯体畸形的青少年应查血钙、磷、PTH、甲状腺功能及头颅CT。应用钙剂、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或AT-10可控制PHP的急性发作症状,慢性期需长期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往教育中封闭、单一的模式越来越不适于当前教育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家校共育这种现代教育模式。家校共育将学生的教育视为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需要双方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家庭与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学校教育是学习的基地,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双方有机结合,相互依赖和补充,共同促进学生教育的发展。然而,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家校共育的实施依然存在许多障碍,
期刊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运动技能都是通过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训练,再进一步讲解、示范、训练,以提高动作稳定性。这样授课存在有学生无法看清楚很多动作,令学生不能掌握的情况。所以,很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来辅助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从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兴趣;能够比较直观地解决运动技能的重点,突破难点;能够培养学生新型的学习方式;能够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