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iRNAlet-7及其相关蛋白HMGA2、C-Myc的表达情况,分析彼此之间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探讨miRNAlet-7作为肺癌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1月份至6月份住院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从中随机抽取38个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5例,年龄为47~74岁,平均63.37岁。实验材料为病理科存档的石蜡组织标本;以癌组织作为实验组,癌旁组织为对照组。(1)应用目前国内先进的罗氏480PCR仪进行qRT-PCR定量分析microRNAlet-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判断let-7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可能起到的作用。另一方面应用SPSS17.0软件包,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将let-7的表达情况与各临床病理因素(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类、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进行统计分析,判断let-7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2)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技术,用HMGA2、C-Myc单克隆抗体对收集的蜡块切片进行染色检测let-7的下游蛋白HMGA2、C-Myc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阳性率以判断HMGA2、C-Myc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可能起到的作用。使用SPSS17.0软件包,采用卡方检验,判断HMGA2、C-Myc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之间的关系。(3)应用SPSS17.0软件包,采用Spearsman相关性分析对来自同一个体的let-7表达Ct值与HMGA2、C-Myc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判断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let-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2)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内HMGA2的表达阳性率为86.84%(33/38),癌旁正常组织内HMGA2的表达均为阴性,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内C-myc的表达阳性率为81.58%(31/38),癌旁组织内C-myc的表达均为阴性,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let-7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而HMGA2的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以及分化程度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C-myc的表达在不同的分化程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其他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let-7的表达在HMGA2、C-myc阴性组和阳性组之间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r=0.99,P=0.000),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结论:(1)miRNAlet-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let-7有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2)HMGA2、C-Myc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HMGA2、C-Myc有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癌基因的作用。(3)let-7与HMGA2、C-Myc存在负相关关系,HMGA2、C-Myc为受let-7调控的下游靶蛋白,let-7通过负性调控HMGA2、C-Myc来影响肺癌的发生。let-7有望作为NSCLC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以判断其发生、发展,具体需要进一步随访研究。(4)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是否影响let-7的表达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HMGA2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分期、分化程度相关;c-myc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检测两者的表达情况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6)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与传统的MiRNA检测方法相比,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定量准确、速度快、全封闭反应,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在microRNA的研究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