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力的增强,基础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高强度预应力钢丝、钢绞线用量剧增。作为其原料的优质硬线组织性能不稳定,直接影响后序拉拔的深加工,因此,为提高优质硬线综合性能进行的轧后控冷工艺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来自横向课题,以优质硬线SWRH82B为研究对象,基于某线材厂生产实际,对优质硬线SWRH82B的组织变化规律、索氏体含量、珠光体片层间距和硬度、强度、塑性在轧后连续冷去过程中与冷却速率的关系分别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通过热模拟实验、金相组织及显微硬度分析,测定了实验用钢静态CCT曲线和动态CCT曲线,分析了冷速对CCT曲线的影响,变形加速了过冷奥氏体的相变,延迟了马氏体的转变,使CCT右移。2通过金相和SEM照片分析,测得索氏体含量和珠光体片层间距,随着冷速的增大,索氏体增多,在冷速为10℃/s时最大,为90.7%;珠光体片层间距逐渐减小,片层形貌逐渐趋向散射状。得到了珠光体片层间距的计算模型:Sp-1=3.09969+0.07984×△T。3通过拉伸实验对冷速和实验用钢力学性能关系研究发现:当冷速从1℃/s增加剑10℃/s材料的硬度、强度和塑性均逐渐增加,冷速继续加快,硬度和强度进一步提高,由于马氏体的析出塑性显著降低,综合力学性能下降。在冷速小于等于10℃/s时,强度指标满足Hall-Petch规律,冷速继续增大时,则偏离此规律。得到了组织和性能关系模型:σ0.2=567+78.39S-1/2,σb=1114+32.52S-1/2,可见冷却速率对屈服强度的影响大于抗拉强度。4通过对组织性能的分析,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相变温度选在538℃~659℃之间,冷却速率选在:8℃/s~10℃/s之间。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现场控冷工艺改造提供基本的工艺参数依据,已达到提高产品性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