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群体结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xyz88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侵染马铃薯引起的晚疫病是严重危害全球马铃薯生产的第一大真菌病害。晚疫病菌群体结构及其演替规律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该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全球各马铃薯主产国家晚疫病发生和爆发性流行的报道迅速增加,因此有关病原菌群体结构变化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2006-2008年采自我国内蒙古、云南以及四川省等马铃薯主产区的晚疫病菌的表型(交配型、生理小种和抗药性)和基因型(线粒体DNA单倍型)结构研究,揭示了我国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群体结构多样性,为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和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制订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摘要如下:1、利用11个含有单显性抗性基因的鉴别寄主R1,R2,R3,R4,R5, R6, R7, R8.R9, R10和R11检测了采自云南、四川、内蒙古等地的20个菌株的生理小种,发现上述地区菌株的生理小种组成均为复合型,与11个抗性基因相对应的毒性基因均有出现,且85%以上的被测菌株均能克服R3。在20个菌株中存在19种生理小种,同时发现所有被测菌株的生理小种分布没有明显的地区性。2、在云南、四川以及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均发现对甲霜灵具有抗性的菌株。124个被测菌株中对甲霜灵具有高度抗性、中度抗性以及敏感的菌株出现频率分别为52%,24%,24%。同时还发现不同地区所采集的菌株对甲霜灵的抗性程度有明显差异,其中采自内蒙古的71个菌株高抗菌株占62%;采自四川的20个菌株中高抗菌株占20%,敏感菌株和中抗菌株均为40%;采自云南的32个菌株高抗性菌株却高达50%,敏感菌株仅占9%。3、124个被测菌株中,来自内蒙古的菌株均为A1型。在云南15个被测菌株中发现1株A2交配型菌株,同时在来自云南与四川的菌株中均发现了自育型菌株,其中来自云南潞西和盈江的18个菌株中,自育型占了50%。4、对124个代表性晚疫病菌株进行了线粒体DNA(mtDNA)单倍型组成分析,发现它们分别属于Ⅰa、Ⅱa或Ⅱb型;而且线粒体DNA单倍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特点。对于来自北方地区尤其是内蒙地区的菌株来说,67株菌株Ⅰa型占6%;Ⅱa型占66%;Ⅱb占28%。对于来自云南的32个菌株,Ⅰa型占97%;Ⅱa型占0%;Ⅱb占3%。来自四川的19个菌株中,Ⅰa占84%;Ⅱa型占0%;Ⅱb占16%。因此以内蒙地区为主的北方地区优势菌株为Ⅱa型,而云南和四川的则为Ⅰa型。本实验研究发现,所有测试菌株中均无Ib型,均属新近演化的“新”群体。这说明我国晚疫病菌己完成了由“新”群体替代了“旧”群体的过程,“新”群体已经成为我国马铃薯产区的优势病原菌。
其他文献
针对低轨微纳卫星体积小、功耗低的设计约束,提出了基于低轨地磁的定软/定姿全磁自主导航算法。该算法仅利用三轴磁强计测量值和卫星动力学方程建立Kalman滤波器,实现了低轨
目的:评价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显示颅脑肿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例正常志愿者及29例幕上星形细胞瘤及脑膜瘤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在弥散各向异性图、
为将变压器温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且在其发生故障前及时预测,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对灰色预测算法进行了分析。目前灰色预测算法预测连续性不好,预测精度需进一步提高。为弥补灰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结合静脉自控镇痛对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8例ASAⅠ~Ⅱ级、年龄19~65岁、无慢性疼痛史、择期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的
容载比是确定变电站容量的重要参数,而电网中负荷及变电容量通常分布不均衡,使得综合容载比已不能准确反映单个变电站的容量裕度情况。同时考虑到负载率不能体现出负荷发展的
本文就遗鸥(Larus relictus)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对其繁殖生境的选择和该生境下所出现的湿地鸟类种类、数量、居留习性等作了记述,并对该地湿地鸟类的区系成份、生境类型与
新经济政策是否是适合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长期以来都是国际学术界热议的问题。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与布哈林围绕新经济政策是权宜之计还是长久之计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论。这场争
汉代是一个各种思想都比较活跃的时代,如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谶纬、长生等思想盛行。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还产生了与其相应的衍生思想,如符瑞思想。符瑞对汉代的政治文化产生
致病疫霉菌是全球危害最大、流行范围最广的植物病原菌之一,其引起的晚疫病严重威胁着世界马铃薯生产。马铃薯是宁夏、陕西和甘肃的主要农作物,对其致病菌的致病型组成、交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