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业多功能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ch2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多功能协调发展是指农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在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过程中,一种功能的实现不以其它功能的损害为代价,最终达到三大农业功能和谐发展的状态。农业多功能最初是贸易保护主义范畴的问题,但随着近几十年来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农业多功能理论也被人们认为是对传统农业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从而被赋予了更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加强农业多功能理论的研究,有利于拓宽农业认识视野,促使农业活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最终使农业逐渐摆脱传统弱势产业的尴尬境遇。为了进一步完善农业多功能理论,并为农业的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域,从协调发展的角度研究农业多功能问题,并根据2000-2011年陕西省农业及农村发展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协调度模型,分别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析农业多功能协调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陕西农业总体功能的协调发展水平是在逐年上升的,但仍处于失调阶段;农业各功能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有上升趋势,但存在差异,其中,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已经呈现出协调发展的状态,但生态功能仍然是失调的;陕西各地区农业功能的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且都处于失调的状态。研究进一步发现,影响农业功能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产业结构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和农业资源因素。其中,产业结构因素包括农业总产值和农业产值占地区产值的比例;生态环境因素包括水土流失、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薄膜的不合理施用以及农业受灾等因素;农业资源因素包括人均耕地面积不足、水资源匮乏等因素。而影响2011年陕西各地区农业功能协调发展水平的因素可以概括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差异以及农业科技投入。对此,提出了改善陕西农业多功能协调发展水平的建议,主要从改善农业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三方面着眼:(1)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收益的提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调高,以此改善农业经济功能的协调发展水平。(2)严格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切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农业受灾损失;增强财政支农力度,强化现代农业的财政支持,以此改善农业社会功能协调发展水平。(3)多管齐下,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各部门之间及内部的平衡发展,形成合理的农业结构;合理使用肥料、农药和农业薄膜,减少农业生态环污染,以此改善农业生态功能的协调发展水平。
其他文献
无线电频谱资源作为实现信息传输的重要载体,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技术创新和应用需求的双重驱动,无线电技术取得飞速发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已经波及地处内陆的甘肃平凉辖内实体经济,特别是对该市农副产品加工贸易产生了较大影响.具体表现在,外贸进出口增速下滑,主要产品出口量减少
BYOD (Bring Your Own Device)可谓近年来IT消费化的一个戏剧性结果.其通常指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这些设备包括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种设备,在机场、酒店、咖啡厅、办公
期刊
针对蔬菜苗嫁接生产过程中人工切割运输环节存在的劳动繁重、效率低的问题,介绍了新型人机协作式嫁接流水线的基本原理,在分析原切割装置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穴盘式蔬
桁架结构日光温室骨架用钢量大、焊接作业量大、焊接质量不易保证、构件表面防腐难度大(整体镀锌构件除外)、远程运输成本高(单位运输空间的重量小)、占用温室空间大(事实上
利用频域介电谱方法对油纸绝缘变压器套管的受潮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从频域介电谱基础理论,对均匀与不均匀受潮的油纸绝缘模型的介电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现场油纸绝
虚拟化技术被用于数据中心的资源管理。虚拟机在线迁移机制,能够使虚拟机和应用在不同的硬件资源之间移动,使数据中心的管理机制具有资源共享,资源调度,容灾备份,动态整合等能力,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