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席卷全球,“地球村”不断缩小,知识经济大浪袭来,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和交通条件已将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推至眼前。虽然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以至于人与人之间的依存度增加,但是各个领域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知识经济要求知识生产,要求科技开发,要求高科技产业和知识型服务业的运转。当今知识创新与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已经成为衡量任何实体竞争实力强弱的准绳,只有提升创新能力才可能在你追我逐的竞技中争胜。而这一切都依赖于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的双重供给,都依赖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和人才的开发利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力资源是诸多资源中最为珍贵的资源,而人是生产力的诸多因素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因此,充分发掘人的潜力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以何种手段紧跟时代的脉搏,把握自己的方向,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借助优越的地理区位和良好的经济基础获得了较多的政府关注和教育投资,该地区的人才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的西部地区由于不便的地理区位和薄弱的经济基础受到了政府以及各界的“特殊照顾”,在各方面的“优惠”下,人才的培养也在有序的进行着。唯有中部地区既没有先天优势又得不到后天关照,虽是人口大省却无法担负人力大省的美名。所以本文通过对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方法的探索引入以中部地区的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山西、江西六省作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的教育投资理论与经济发展理论进行分段整理与评价,将中部六省的数据资料进行图表转化并得出教育投资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最后对相关性做出观察找出中部地区教育投资的不足,指出并提出合理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