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导致食品信任危机的原因颇多,其中兽药污染是主要的因素。本研究调查典型养殖场畜禽粪便及其周围土壤中磺胺类兽药的污染现状,并研究常见兽药磺胺二甲嘧啶在土壤-鸡粪-蔬菜系统中的转移趋势及烹饪处理对其的消除效果,旨在为兽药在环境中的残留消除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本试验分为四个部分:试验一旨在研究典型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中磺胺类药物的污染现状。试验选取2016年6月到8月从A、B、C 3省典型畜禽养殖场采取的21份粪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样品中5种磺胺类药物(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磺胺二甲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喹噁啉)的残留。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不同来源、不同类型、不同状态的粪便中磺胺类药物的污染水平存在差异。同一样本不同种类的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浓度也存在差异。磺胺类药物的检出率较高,除磺胺嘧啶外,其余4种磺胺类药物均有检出,整体污染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磺胺喹噁啉、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噁唑。相对A省,B、C两省磺胺类药物的残留量较低。试验二旨在研究典型畜禽养殖场及其周边土壤中磺胺类药物的污染现状。试验选取2016年6月到8月A、B、C 3省养殖场和蔬菜种植基地采取的60份土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样品中5种磺胺类药物的残留。结果表明,不同省份、不同土层、不同来源的土壤样品中磺胺类药物的污染水平存在差异,磺胺类药物的检出率较高,0~20 cm的土层污染状况明显高于20~40 cm 土层。除磺胺嘧啶外,其余4种磺胺类药物均有检出,整体污染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甲噁唑、磺胺二甲嘧啶、磺胺查噁啉。试验三旨在研究磺胺类药物(磺胺二甲嘧啶)在鸡粪中随时间降解的效应。试验设计每100 g鸡粪添加10 mg的磺胺二甲嘧啶,放置于黑暗避光处,以相同的浓度设置氟苯尼考药物对照组,分别于3d、12 d、20 d采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样品中待测兽药的浓度。结果表明:磺胺二甲嘧啶在鸡粪中降解的很快,磺胺二甲嘧啶在鸡粪降解过程的第3d与第12 d和20 d差异显著(P<0.05),12 d与20 d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磺胺二甲嘧啶在鸡粪中的降解作用与时间变化呈现负曲线关系。磺胺二甲嘧啶随时间的变化的降解曲线为y=1612.3x-1.172,R2 = 0.9287。对照药物组氟苯尼考在鸡粪中的降解效果同磺胺二甲嘧啶,氟苯尼考随时间的降解曲线为 y = 2.5762x-1.88,R2 = 0.9596。试验四旨在研究磺胺类药物(磺胺二甲嘧啶)在土壤-鸡粪-蔬菜系统中的迁移变化以及不同烹饪方式对待测药物的消除效果。试验设计每组(630 cm2)施加150 g腐熟的鸡粪与200mg磺胺二甲嘧啶,同时以相同浓度设置氟苯尼考药物对照组。于青菜移栽定植7 d、13 d、18 d对角线采样,烹饪条件选择:油炒、水煮、焯拌3种不同的烹饪方式,样品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样品中待测兽药的浓度。结果表明:畜禽粪便中的兽药能够通过粪便转移到青菜中,且不同的药物转移的趋势不同。磺胺二甲嘧啶在7d与13 d、18 d的青菜样品中的残留差异显著(P<0.05),青菜对于磺胺二甲嘧啶与氟苯尼考药物在7~13 d处于吸收富集阶段,13~18 d处于解吸状况。且在13 d时氟苯尼考检出值最高,13 d与7d和18 d青菜中氟苯尼考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烹饪方式对小青菜中磺胺二甲嘧啶与氟苯尼考的消除能力不同,油炒的消除能力最差。吸附磺胺二甲嘧啶的小青菜油炒方式与水煮方式及焯拌方式磺胺二甲嘧啶的残留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水煮方式和焯拌方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对照药物氟苯尼考,三种烹饪方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