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选择四种不同类型的玉米,分别测定了籽粒干重、角质率、胚乳细胞数、细胞大小及其中淀粉粒大小,并用光镜及电镜观察了胚乳细胞结构及贮藏营养物质积累情况,同时鉴定了籽粒胚乳中内含物含量的变化,以探讨不同类型玉米胚乳产量及品质差异产生机理,为玉米品质育种、加工、利用和专业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显示如下:1.不同类型玉米胚乳产量差异形成机理玉米胚乳在籽粒中所占比例较高,四种类型依次为普通玉米>爆裂玉米>糯玉米>甜玉米。四种类型玉米中普通玉米胚乳细胞最大,细胞数最多,淀粉含量较高,淀粉粒最大,因此粒重最高;糯玉米虽然细胞数最少,但细胞较大,淀粉含量最高,淀粉粒较大,因而粒重仅次于普通玉米;甜玉米胚乳虽然细胞数较多,但细胞较小,淀粉含量最低,淀粉粒最小,因而粒重较低;爆裂玉米虽然细胞数比糯玉米多,但其细胞最小,淀粉含量居中,淀粉粒较小,因而粒重最小。可见,粒重首先决定于胚乳细胞的体积,其次决定于细胞数目。玉米胚乳细胞大小与粒重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胚乳细胞越大,粒重越高;胚乳细胞数目与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细胞数目越多,则粒重越高,但不同类型玉米间这种关系不明显。另外,粒重还与单个细胞充实状态有关,淀粉含量与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胚乳细胞中淀粉积累越多,充实度越高,粒重也越高;淀粉粒大小与粒重呈显著或极显性线性正相关,淀粉粒大的粒重也较高。胚乳细胞的发育、增殖和充实状况共同作用直接影响胚乳的产量。2.不同类型玉米胚乳品质差异形成机理四种类型玉米中甜玉米和爆裂玉米角质率高,胚乳几乎全部为角质;普通玉米居中,籽粒中上部外围胚乳为角质,籽粒下部和中上部中央胚乳为粉质;糯玉米角质率最低,胚乳几乎全为粉质。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内含物含量影响品质形成。整个发育过程中,甜玉米胚乳积累淀粉的能力最弱,无论是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还是直链淀粉含量均最低,成熟时,爆裂玉米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糯玉米支链淀粉含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