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肠癌缺失蛋白(Deleted in Colorectal Cancer,DCC)是Netrin-1的受体,主要包括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3个功能区。胞外区是结合其配体Netrin-1的区域,跨膜区富含疏水性氨基酸,胞内区含有三个胞内保守结构域:P1、P2、P3。膜受体蛋白DCC与它的配体Netrin-1相互作用参与轴突的导向和神经联合的形成。已有研究表明DCC的P3结构域缺失的自发突变鼠(DCCkanga)缺少胼胝体、海马联合和后脑的脑桥核。但是,对于P3结构域的缺失对于皮层发育和神经元的迁移的研究很少。哺乳动物大脑皮层组织的“由内而外”逐渐成熟的六层结构的建立,依赖于神经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神经元正确的迁移和定位行为。其中任何一面的异常往往会造成大脑皮层发育的异常,最终导致某些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癫痫、阿尔茨海默症等严重的神经疾病。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DCC在胼胝体形成中的作用。首先,我们在小鼠出生后第七天(P7)通过Nissil染色证实了DCCkanga鼠胼胝体缺失,DiI顺行轴突示踪也确认了这一现象。同时,在P7,我们还发现经Nissil染色的DCCkanga鼠皮层II-IV层较野生鼠更加窄小,但是V-VI相对宽松。随后,DCC免疫化学的结果表明DCC主要表达在胚胎时期,集中于皮层的IZ区。相对于野生鼠(Wildtype,WT),DCC+/-和DCCkanga鼠脑更小,在胚胎发育时期DCC+/-和DCCkanga鼠MAP2阳性的区域(CP)变窄,而CS56阳性的区域(SP)相对较宽。皮层特异Marker Cux1(II-IV层)和FOXP2(V-VI层),DCCkanga鼠中FOXP2阳性区域相对宽松。接着,我们在E14.5、 E15.5、 E16.5分别标记BrdU然后在P0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来分析神经元的迁移状况。统计结果显示DCC+/-和DCCkanga鼠在皮层外侧的神经元数目的比例要多于野生鼠,而位于皮层内侧的神经元数目的比例相对较少,说明神经元迁移异常。另外,在DCCkanga鼠的中,还存在中线胶质细胞群—灰被(indusium griseum,IG)缺失。我们用BrdU标记和胚胎电转实验证实这是由于另一中线胶质细胞群胶质楔(glial wedge, GW)中的细胞向IG迁移异常导致的。结合以上的结果,我们推测DCC蛋白的P3结构域,可能在神经元迁移、轴突投射和胶质细胞群的迁移和定位发挥作用,从而参与皮层发育、分层、迁移以及胼胝体的形成。综上,我们的实验结果将为理解大脑皮层形成,胼胝体发育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