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法律思考——基于经济法的研究视角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c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与城市相比,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了农村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农村基础设施结构不合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渠道融资不畅,农村基础设施缺少监管及维护。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缺位,中央与地方政府供给职责不明确。并且对国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加以介绍,结合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律对策。从经济法的基本价值追求入手,以经济法追求实质公平和社会效益为视角,认为政府应该完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调控法律制度,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职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法律制度,加大政府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制定科学、合理地农村基础设施专项预算法律制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转移支付的立法工作,保障农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话语权,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支撑,实现农村经济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变革特殊期,各类型突发事件的发生影响着农村区域的发展。保障农村社会安全和稳定是构建法治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前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不健全,法治建设落后。较城市而言,农村人才缺失、法制监管不到位、应急管理体系实用性差、法治意识淡薄。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突发事件的特点,探索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完善农村突发事件的法治建设,本文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从农村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与预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及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国家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连续十几年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由此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发展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近几年,我国政府十分的重视农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