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改性PVDF基电解质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87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合物电解质是锂电池和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导率等特性是决定电池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以偏氟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为基体的聚合物电解质体系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为了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基电解质的性能,本文提出了采用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进行改性的新方法,以期利用LDH带正电性纳米层板与电解质阴离子形成静电作用,形成有利于电解质阴离子解离和传输的环境,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同时利用纳米层板的阻隔性和增强作用,提高PVDF的力学强度。 论文首先研究了不同阴离子插层对LDH剥离程度的影响,选择在PVDF的溶剂和电解质盐的增塑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分散状态佳的LDH。相对于其它阴离子插层LDH,十二烷基硫酸根插层LDH(DS-LDH)在DMF中剥离分散较好,大部分LDH粒子的粒径小于100nm,少量粒径在150~400nm之间。 研究了加入DS-LDH后,PVDF膜的形态和热性能,以及不同制膜方法对PVDF膜形态的影响。当DS-LDH含量从0%增加到7.41wt%时,PVDF结晶度从70.4%降到61.2%,孔隙率从2.0%提高到8.31%。采用不同方法制得的膜的内孔结构和孔隙率差异较大。采用直接浇铸法(简称干法)制备的PVDF膜结构致密,孔隙率低。随着DS-LDH含量的增加,孔隙率有所增加,但增加程度有限,从2.0%增加至8.31%。采用将浇铸膜置于凝固浴中的多孔膜法(简称湿法)和将非溶剂/溶剂溶解PVDF的直接浇铸法(简称非溶剂法)制备多孔膜,发现膜孔隙率均比干法高,膜内孔隙均呈疏松的蜂窝状。非溶剂法直接浇铸制膜工艺简单,膜表面平整,但是添加的非溶剂量不能过大(以控制在33.3v%以内较佳)。而采用湿法时,膜表面容易收缩,较难制备平整的膜。因此,采用添加非溶剂法制膜简单,效果佳。 研究了DS-LDH改性PVDF基电解质的电导率,发现无论是锂离子传导还是质子传导PVDF基电解质,当加入DS-LDH后,电导率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于质子传导电解质,DS-LDH添加量为7.41wt%时,电导率达到最大值。采用干法制膜时,电导率为10-6S/cm数量级;使用湿法和非溶剂法电导率可以提高2个数量级,达到10-4S/cm数量级;对于凝胶型电解质,可以达到10-3S/cm数量级,且电导率随
其他文献
针对水泥路面表面损伤修补材料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界面粘结强度高和较强耐久性等特点,对砂浆类修补材料进行复合改性,研发出一种新型有机-无机类复合修补材料--CAE复合胶
本文研究了pd/C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条件对pd的分散度,晶粒大小及其催化活性的影响。得出,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其稳定性和抗毒能力都优于浸渍法。采用H2—O2滴定,扫描电镜(SE
Czochralski方法是晶体材料制备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式,在微重力条件下,表面张力梯度引起的对流成为影响材料品质的突出因素,因而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为削弱热毛细对流,近年
主要就文学批评中有关"问题意识"所涉及的内容和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简略的分析,并以《批判理论和文化研究的"问题意识"》为范本,就文学研究过程中如何产生问题意识谈谈笔者的
分子缔合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系或非生物体系中,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缔合作用的存在使得溶液的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溶液宏观性质如过量体积、混合热、波谱性
本文以外消旋或非手性的联苯为骨架,设计并合成了一类P,N 配体。运用不对称活化的策略,成功地在Cu(I)催化Et2Zn对链烯酮的1,4-共轭加成反应中获得了高对映体选择性的加成产物。
<正>新课程实施以来,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式的改革,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其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最为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介孔生物玻璃(M58S)/丝素蛋白(SF)复合多孔海绵,采用透射电镜(TEM)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观察M58S和复合多孔海绵的形貌和结构特征,通过体外凝血实
以提高磁性液体饱和磁化强度和外加磁场强度的方式来提升磁性液体密封技术应用于密封液体的性能总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设计了磁性液体密封与机械密封组合密封的结构,并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