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绪《明史稿》研究

来源 :淮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bo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鸿绪《明史稿》共计三百一十卷,是由清朝政府组织编撰的第一部关于明朝历史的官方史书。王鸿绪作为明史馆的撰修官之一,编撰《明史稿》达四十余年之久。这期间,王鸿绪广泛征集史料,制定修史条例,反复审阅、修改史稿,尤其是在史馆后期,王鸿绪出于一个史家的责任心,凭借个人之力独自担任《明史稿》的审核、修订工作,最终完成这部体例完整,史料详实的《明史稿》。  《明史稿》全书内容完整、史料丰富、文字凝练、叙事清晰;它在编撰体例上既继承了我国古代修史的优良传统,又有所创新;在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可以做到持论公允、秉笔直书。  《明史稿》中反映了王鸿绪的史学思想:第一,尊王的治史思想。王鸿绪认为治史的目的在于尊王,为了维护皇权正统,王鸿绪在《明史稿》中倡导忠义,贬斥奸佞。王鸿绪是想通过借鉴明朝的历史经验来维护清朝的统治。第二,“重本抑末”的经济思想。从《明史稿》中可以看出,王鸿绪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份子,充分地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重本抑末”经济思想。在王鸿绪看来,发展农业才是国家富强的根本。第三,剿抚相济的民族思想。清朝取代明朝统治全国,统治阶级自然会特别注意民族关系的处理。所以在《明史稿》中,王鸿绪叙述明初剿抚相济的民族统治思想,实际上是要说明处理好民族关系是国家统一和稳定的保障。第四,尊崇程朱理学思想。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因为是清朝政府组织编撰《明史稿》,所以王鸿绪在史稿中特别强调要尊崇程朱理学,贬斥异端邪说,维护皇权正统。  由于《明史稿》是一部由清朝政府组织编撰的史书,王鸿绪出于维护清朝统治的需要,所以在书中必然会存在一些迎合统治者意愿的描写。同时,王鸿绪作为封建社会的史学家,在其史稿中也存在着宣扬封建迷信、思想保守等缺憾。  总之,无论是从编撰体例上还是史学思想方面来看,王鸿绪的《明史稿》都是一部比较成功的,应该加以肯定的史学著作。
其他文献
建国以来,我国共进行了三次全国性的文物普查,湖南省在历次文物普查过程中,共发现8处石窟摩崖造像遗存,年代最早为南朝造像,其他几处为唐以后造像,元、明、清各朝都有,虽然年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尽管金融脱媒和直接融资发展越来越快,但是银行贷款对现代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作用仍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由于小微
花卉是设计艺术学领域重要的表现元素之一。在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的造景中,植物分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花卉植物的花瓣数量为这项工作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故本文
20世纪20至30年代,是世界和平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在这一时期,世界和平反战运动不仅蓬勃发展到了新的高峰,同时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产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和平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