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本课题旨在研制一份《临床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用于调查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了解叙事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发展现状。2、通过对临床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的分析,探讨促进叙事护理临床展开的策略,为和谐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护理人员临床工作情感体验提供建议。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系统阅读国内外关于叙事护理、叙事医学书籍、文章等,了解叙事护理的发展现状,制定护士对患者叙事认知质性研究的访谈提纲。2、访谈法:采取立意取样法,选取某大型三甲医院10名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了解临床护士对叙事护理认知情况,结合文献回顾,在知识—态度—行为理论指导下初步制定《临床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初稿。3、专家咨询法:选取叙事护理领域、护理人文关怀领域、叙事医学领域、护患沟通领域四个领域的专家共16名就《临床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初稿进行专家咨询。2轮专家咨询后,专家意见趋于统一,根据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形成《临床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4、问卷调查法:采取方便抽样法,分别于2015年11月05日、10日、16日在武汉市协和医院、解放军161医院和宜昌市中心医院,选取478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对调查结果采用Excel 2013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5、质量控制:首先,访谈质量质量控制。访谈者由研究者本人担任,在正式访谈前列出详尽的提纲进行专家咨询,并进行预访谈。向访谈者详细讲解本研究的目的,以取得被访者的配合,整个访谈过程持续20~60分钟,避免被访者产生疲倦感,对整个访谈过程录音。其次,预调查和现场调查的质量控制。本研究由研究者对调查过程全程负责,培训调查人员,组织正式调查。最后,资料的输入与核对。在访谈结束的当天将录音转为文字并及时整理访谈笔记,并记录受访者的非语言行为;问卷调查数据采取一人录入一人核对的方式进行,录入完成后对数据抽取30%进行重复核对,以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研究结果1、质性研究结果:提炼出三个主题:(1)护理人员愿意倾听并鼓励患者叙事;(2)患者叙事能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3)患者叙事顺利进行需要更多的条件。2、专家咨询结果: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8.89%、93.57%;专家共提出30条意见,采纳23条,采纳率为76.67%;专家群体权威系数为0.861;两轮专家咨询的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209、0.222(P<0.001);变异系数分别波动在0.07~0.277、0.052~0.188。3、问卷信、效度检测结果: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846,重测信度为0.952(P<0.001);问卷KMO值为0.768,Bartlett’s球形度检验的?2值为728.234(P<0.001);采取限定抽取共同因素法和最大方差旋转法提取共同因素,将共同因素限制为3个(知识、态度、行为),结果显示22个题项在相应共同因素上的因子负荷都>0.400,且题项归类与问卷设计的基本结构—KAP理论结构基本符合。4、临床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61.92%的护理人员从未听说过叙事护理,34.10%的护理人员听过叙事护理但不甚熟悉,仅有2.09%和1.88%的护理人员对叙事护理比较熟悉或非常熟悉,不同年龄、工作科室、学历、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不同性别、工作科室、职称、职务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总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科室、学历、职称、职务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学历护理人员叙事护理态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年龄、工作科室、工作年限、职务护理人员叙事护理行为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β=7.394)、年龄(β=1.266)、学历(β=1.396)、职称(β=0.067)、职务(β=4.675)纳入了临床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总得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F=6.340,P<0.001)。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叙事护理知识与态度、知识与行为、态度与行为得分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3(P<0.01)、0.148(P<0.01)、0.499(P<0.01)。阻碍叙事护理发展的因素主要为时间、空间条件限制(70.31%)和管理者不够重视,缺乏引导(11.30%)。研究结论1、《临床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信效度良好,能较真实地反映临床护理人员的叙事护理知识、态度和行为,同时也能较客观地反映叙事护理在临床中的发展现状。2、临床护理人员对“叙事护理”知晓率较低,接触叙事护理渠道显示多样化特征,但主要以讲座和网络为主。3、临床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得分尚可,叙事护理态度也较为积极,但叙事护理行为较差,就总体而言,临床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情况尚可。4、临床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彼此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相关关系大小顺序为:态度与行为相关关系>知识与态度相关关系>知识与行为相关关系。总体而言,存在叙事护理知识与行为脱节的现象。5、多数护理人员认为发展叙事护理能增进护患沟通,但临床上也存在诸多阻碍叙事护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主要为时间、空间限制和缺乏管理者倡导。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促进叙事护理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