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从六本中医方剂英(双)语教材入手,以其中的21个隐喻类方剂名称为研究语料,在概念整合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细读文本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隐喻类方剂名称进行系统研究,期望从认知角度提出中医隐喻类方剂名称英译原则和英译方法,为中医方剂名称的英译标准化和中医方剂名称的翻译研究尽绵薄之力,为其他隐喻类中医药术语英译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并为中医方剂双语教学以及中医药对外教育提供参考。方法第一,确定隐喻类方剂名称的意象:查阅隐喻类方剂名称,厘清方剂命名原因或依据,明确隐喻类方剂名称的意象。第二,还原整合过程:查阅相关研究文献、辞典等,厘清意象的中文内涵及其与方剂名称之间的联系,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还原隐喻类方剂名称的整合过程,以图示的形式直观说明意象和方剂之间的认知关系。第三,确定意象在目标语中的对应度:从语言层面和认知层面判定意象在目标语中的对应程度,即完全对应、部分对应还是对应缺失,为下一步对比分析译文提供理论依据。第四,对比分析现有英译文:对比分析六本中医方剂英(双)语教材中隐喻类方剂名称的英译文。第五,总结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根据研究分析结果,总结概念整合理论指导下隐喻类方剂名称的翻译原则和方法。结果研究发现:1)就隐喻意象分类而言,21个方剂名称中29%(6个)含自然世界意象,33%(7个)含社会生活意象,24%(5个)含四象八卦意象和14%(3个)含神话传说意象;2)就意象映射的方剂内容而言,绝大多数(81%,17个)意象映射的是方剂的功效、用药或药性,9.5%(2个)意象映射的是方剂所治的病症,映射方剂所治脏腑和方剂外形的分别占4.75%(各1个);3)就意象在目标语中的对应程度而言,完全对应和部分对应的意象各占29%(各6个),超过三分之一的意象(42%,9个)属于对应缺失。在本研究的21个隐喻类方剂名称中,三分之二(14个,67%)隐喻类方剂名称的英译得到进一步完善或调整。目前,隐喻类方剂名称英译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没有挖掘方剂名称的实际内涵,对方剂名称理解不够深入而导致误译;第二,没有厘清意象和方剂之间的认知关系和逻辑关系,直接采用字面翻译而导致误译;第三,过度依赖音译形式而导致译文可读性欠佳;第四,由于汉英文化差异,导致英文用词准确度欠佳;第五,回译性较弱。针对以上问题,可在概念整合理论下,挖掘原文内涵以确定意象在目标语中的对应度后,用不同的整合方式,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解决。首先,含完全对应意象的隐喻类方剂名称,可首选镜像整合法,即直译原文以达到翻译对等的目的。其次,含对应缺失意象的隐喻类方剂名称,由于难以在目标语中找到与之相吻合的意象,故而也首选镜像整合法,即采用音译法保留原意象,避免译文冗长的同时也兼顾回译性;或者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单域整合法或镜像整合法+单域整合法,即替换或直译+增词等方法翻译。最后,含部分对应意象的隐喻类方剂名称可选用:1)镜像整合法,即音译保留原意象;2)镜像整合法+单域整合法,即直译+增词法;3)单域整合法,即用替换法译出认知关系;或4)双域整合法,即在目标语中寻找新意象以达到原文和译文认知上的对等。结论基于概念整合理论,本研究提出以译文能够激起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相同的认知图式为隐喻类方剂名称的翻译原则,同时尽力遵守简洁性原则,如若能兼顾回译性原则,则尽量兼顾,翻译方法包括直译、音译、替换和增词等。本研究结果一方面增强了概念整合理论的阐释力,另一方面说明概念整合理论可作为隐喻翻译的指导理论,为隐喻翻译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此外,本研究可促进中医方剂名称英译的标准化事业发展,丰富中医方剂名称翻译研究的视角,为其他隐喻类中医药术语英译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同时本研究提出的英译文可促进中医方剂双语教材建设,其中的内涵挖掘等研究过程可丰富教学内容,为中医方剂学的对外教学提供讲解思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