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科学和封装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升级和更换更加频繁。消费者对电子科技类产品的性能需求日益提高,迫使电子封装密度不断增大。近年以来电子封装技术不断向小尺寸、高密度、高性能等方向发展。封装方式也逐渐由二维封装向空间叠层封装转变。叠层封装POP技术被认为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电子封装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它是将逻辑运算器件和存储器件集成在同一封装体内,不仅在封装体积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提高了封装密度,而且减小了由封装线路所带来的RC延迟。但是由于封装密度的提高,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热量更加容易堆积,会对电子产品的可靠性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便针对POP堆叠封装芯片在温度冲击载荷下的可靠性进行了实验和模拟方面的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本文针对POP堆叠封装结构,对其进行了温度冲击载荷下的可靠性模拟,得到了POP堆叠封装应力应变的分布特点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基于理论计算结果预测了焊点的寿命。本文选用了Amkor公司的14mm×14mm的POP封装芯片作为模拟研究的对象。由于模拟对象为中心对称结构,本文构建了POP堆叠芯片的1/4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并根据JEDEC的加载标准对其进行了温度冲击载荷下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冲击载荷下整个封装体的应力主要集中在芯片和焊球上,而整个封装体的最大应力出现在底层焊球的角端上底层焊球的应力大小呈现出由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大的趋势,而顶层焊球之间的应力大小无明显的变化趋势。本文采用了Kencht-Fox焊点寿命预测模型,理论上计算了焊点的疲劳寿命。本文根据样品在温度冲击载荷下的应变测试原理,搭建了实验测试平台。实验测试了在温度冲击载荷下POP堆叠封装焊点的应变情况。选取了Amkor公司的14mm×14mm与15mm×15mm的两片封装体积不同POP堆叠芯片作为实验对象。对两个POP堆叠组件的上下两层封装焊点在温度载荷下的应变分别进行了记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POP堆叠封装的底层焊点的应变幅要大于顶层焊点的应变幅。在相同温度载荷下底层封装焊点的热可靠性要低于顶层封装焊点。计算了实验条件下的焊点寿命并将实验计算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误差约为20%,证明其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对比研究了两块封装体积不同的封装芯片,结果表明15mm×15mm的封装芯片其上下层焊点的应变幅分别大于14mm×14mm上下层焊点的应变幅。经计算发现在相同温度载荷下15mm×15mm封装芯片的可靠性低于14mm×14mm封装芯片的可靠性。表明在相同温度冲击载荷下,芯片封装体积对于焊点的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封装体积越大,焊点可靠性越低。综上所述,本文针对POP封装的可靠性进行了实验与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在同一温度冲击载荷下的模拟与实验的结果,证明理论模拟的准确性,探寻可以使用数值模拟的办法替代实验测试的可行性。对比分析了在相同温度载荷下不同封装体积的POP堆叠芯片的可靠性的情况。其结论可以为三维封装的可靠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对POP封装测试和优化设计也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