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层神经元中GSK-3调控AMPA受体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348892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是一个多功能的激酶,在神经发育、情绪稳定和神经退行性病变中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关于GSK-3在突触行为方面的功能就知之甚少。因为在皮质神经元中,AMPA受体是兴奋传输的主要的中间体,所以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首先检测了GSK-3对AMPA受体通道的影响。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是衡量AMPARs突触强度的单位,我们发现在离体培养的原代皮层神经元细胞中,给予不同的GSK-3抑制剂或抑制胞内GSK-3的表达会引起mEPSC振幅的减小。除此之外GSK-3抑制剂处理细胞还会引起神经元树突表面的GluRl受体簇和突触上GluRl受体簇密度的减小,同时引起内化的GluRl受体的增加。小GTP酶Rab5负责将蛋白质从质膜上转运至早期内体,它可以被GSK-3抑制剂活化。抑制胞内Rab5的表达能够阻遏GSK-3抑制剂对mEPSC的调控作用。GDP解离抑制蛋白(GDI)是调控Rab5在质膜和胞浆之间循环的分子,GSK-3抑制剂的处理会增加GDI-Rab5复合物的形成。如果GDI的功能受阻则可以阻遏GSK-3抑制剂对mEPSC影响。在转染了非磷酸化的GDI突变体GDI[S45A]的细胞里,GSK-3的抑制剂对GDI-Rab5复合物、mEPSC的振幅和细胞表面AMPAR的表达都失去了原先的调控作用。这些结果表明,GSK-3通过改变GDI在Ser-45的磷酸化水平,进而影响GDI-Rab5复合物的形成,并调节Rab5介导的AMPARs的内吞过程。这为GSK-3在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方面的功能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机制。
其他文献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 VDAC)广泛存在于真菌、植物和动物。VDAC主要在调节线粒体与细胞质之间物质运输和能量调节以及在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水稻基因组中,已发现至少有8个编码VDAC的基因。本研究采用Gateway重组克隆技术针对其中2个水稻osvdac基因(osvdac3和osvdac5)构建RNA干涉表达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