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倘若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之前大自然能够哭泣,那么大自然的泪水一定能够超过所有地球人泪水的总和;倘若时代能够尖叫,那么我们时代的尖叫声一定能够超过当代人尖叫声的总和。但是,苍天始终无语,大地始终无言,自然无法悲伤,时代也无法尖叫。“哪里有危机,哪里就有拯救”,而反思恰是拯救的起步。无数学界前辈已经对人类长期以来奉为神圣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治理模式进行了令人敬佩而且卓有成效的反思。环境问题是一个极端复杂的问题,与政治、经济、技术、伦理、法律等等问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注定了局限于某一学科单打独斗式的智识努力最终都将难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厄运。作为人类进行环境管治的最严厉措施和应对环境危机的最后手段,环境刑法在没有决裂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的情况下广泛介入环境问题,与其说是暴露了人类应对环境危机“黔驴技穷”的尴尬,毋宁说是暴露了人类认识到环境危机严重性后“病急乱投医”的窘迫。我们时代的环境刑法需要重新反思,更需要一种全新的反思视角,这就是必须超越环境刑法的学科域限寻求一种整体主义的宽广视野。惟此,方可能为环境刑法基本理念的革新开辟一条新路,本论文的全部艰辛努力也都围绕环境刑法应然的全新理念而展开。 本论文总共约80000字,其中正文约73000字,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环境刑法的环境观念新建。在批判传统环境法学(包括传统环境刑法学)的环境科学基础与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的基础之上,笔者提出:一部人类环境史,就是一部人类对自己栖居者身份的遗忘史。尔后自觉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念整合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成分,提出了环境刑法的新环境观——环境大生态观和环境可持续观的统一。笔者坚信,就像生态世界观的问世给我们时代的哲学带来了新的转机一样,环境大生态观和环境可持续观的诞生也将可能给环境刑法带来新的转机。这是一种新型的环境观念,本身也属于环境刑法新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重新理解环境刑法的时代使命、哲学基础、基本立场以及应然本位奠定了基础,希冀能够借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环境刑法基本理念的新突破。 第二部分 环境刑法的时代使命新解。笔者认为,《千年生态环境评估报告》再次说明“人类环境问题”已然成为空前严峻的问题,但是“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