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翱生平与思想新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2456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谓李翱复性思想本于佛,《宋高僧传》力倡此说,朱熹习焉而不察,阮元择焉而不精,冯友兰论焉而未审,弟子张跃述之,众人承之,遂使此说推阐于学术界,弥漫以至于今。而李翱思想之深衷隐义,遂洲没不彰。笔者有鉴于此,试图通过三重解读,打开李翱复性思想之义理架构,还李翱思想之本来面目给学术界。此外,本论文还从《春秋》学、礼学这两个全新的角度入手,对李翱思想之研究领域进行扩充。本论文有关李翱生平部分之考论,亦皆为解决其生平研究中之疑点而作。总之,本论文试图把握的写作原则是不新不论,前人已有之研究不再重复。引言部分对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介绍,并明确了本论文的内容设置及研究方法。第一章针对李翱生平研究中留存的若干重大疑点和空白点进行详细考论,专篇探讨有关李翱生年、李翱任滑州幕职、河南府幕职以及任朗州刺史等的生平行事,并随文纠正两《唐书》及《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中的有关谬误。其中李翱生年与其《复性书》之作年紧密相关,李翱任朗州刺史的时间亦有助于辨明《宋高僧传》中李翱问道于药山惟俨一事之真伪。故本部分之考论不仅可以填补李翱生平研究中的有关空白点,同时对于我们进一步探讨李翱的思想、作品来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第二章至第五章是对于李翱复性思想的研究。第二章对李翱心性哲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回顾,依据各派学者着眼点的不同,从儒、释、道三个方面对前贤的李翱思想研究工作进行分类介绍和述评。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是本论文的着力点所在,笔者以傅斯年先生、牟宗三先生等所揭示的李翱的儒家本位、儒学底蕴为基点,以唐君毅先生、陈弱水先生等所阐明的道家、道教学说在李翱复性思想中的重要作用为考察重点,以冯友兰先生、张跃先生等所指出的佛学影响为具体分析对象,分别从儒、道、释三家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入手,采用三重解读的方法,对李翱复性思想进行全面系统和有层次的深入解析,这在有关李翱思想研究的工作中尚属首次。要而言之:李翱复性思想,是以孟学为底蕴、以荀学为辅翼、以《乐记》为发端、以《易传》为桥梁、以《中庸》为骨架、以《大学》为标的,融通儒道,兼及佛学,而万流归宗,宗于孔门,万象朝圣,朝于孔子,此即李翱所谓“如有圣人焉,不出乎此也”、“夫子复生,不废吾言矣。”第六章、第七章分别从《春秋》学和礼学的角度入手,对李翱思想研究工作进行拓荒和扩充,同时也对唐代古文运动提出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其他文献
分析了设计外球面车床面新设计的外球面车床的使用效果.
成本控制和运营控制是餐饮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餐饮企业生产销售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饭店餐饮服务业管理模式改革进程较为缓慢,很多老套陈旧的管
卫生法学实践教学存在实践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实践教学手段形式化等问题,而诊所法律教育具有诸多优势,将其应用于医学院校卫生法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对
基于对近代以来中国建筑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典型个案的分析,阐明建造模式作为建筑设计先决条件的意义;进而以近百年中国工程建造模式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检讨当前建筑活动在建造
论文Ⅰ通心络调脂、抑炎及抗凝作用的机制研究背景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
本文首先从防洪工程洪水调度的实际物理过程出发,对洪水调度过程中的风险因子进行了识别、分析和量化,首次采用了方差分析的理论进行风险因子的灵敏度分析,并把Esscher变换方
目的评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及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海马及海马旁回的灰质体积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5例AD患者(AD组)、27
辽朝是以契丹族为核心建立的王朝,与中原王朝相比,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皇帝所居行宫没有垣墙沟表作为屏障,终辽一世,四时移动。本文全面系统地从辽朝行宫宿卫制度
热电偶是计量技术中最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它的应用在生产技术和测量科学上曾引起划时代的变革。作为现代检测技术和仪器仪表工业的主要工具,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制造商与用
铝合金表面着彩色膜层是铝合金表面处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方法主要是采用阳极氧化膜吸附有机或无机染料着色法和阳极氧化直接着色法,但获得的表面膜层色泽不稳定、耐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