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是当前诸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着眼于政府角色的角度来研究,探析了政府在贫困山区脱贫进程中的主要角色和实践途径。在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伟大事业轰轰烈烈进行的背景下,我国贫困山区的经济社会落后现状无疑成为这一伟大事业进展的障碍。同时也突显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贫困山区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制度层面涉及到城乡二元分化的产权制度、财政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才能帮助山区居民尽早摆脱贫困。特别是山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致使山区居民自主脱贫致富进程遭受巨大阻碍。同时,山区政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角色定位不科学、不合理现象,这就对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提出了迫切要求。由于传统行政模式、行政文化的影响,政府系统内存在行政不道德、短期行为等不良现象,这严重影响政府带领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决心和进程。要消除这些不良现象,加快贫困山区脱贫进程,必须首先解决好政府在贫困山区脱贫进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这也是建设理想的政府实践模式——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要科学合理定位政府角色必须首先分析政府角色偏离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我国政府角色偏离主要表现为政府信用的缺失,这增加了贫困山区招商引资的难度,挫伤了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的方法,笔者于2006年8月中旬到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盐塘镇甘生村进行了一周的实地调查。本论文对政府角色进行了全面定位,将政府角色定位为六大角色:环境治理者、宏观决策者、制度创新者、服务提供者、政策支持者、新型农民培育者。在政府角色定位的基础上,探索政府角色在贫困山区脱贫进程中实现转变的实践途径。政府通过创新政府绩效观、创新贫困山区发展战略、创新发展途径、创新政府职能、创新合作机制的实践,以消除政府角色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从而发挥贫困山区脱贫致富进程中的政府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