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华北平原沉降带二级构造区—冀中坳陷北部。在地层研究中,第四纪地层格架及盆地演化研究是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区内第四纪主要属于湖泊相的地层,其地层发育完整、层序清楚。论文通过对区内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及其地层格架的分析,探讨桐柏断裂(F1)和河西务断裂(F2)的精确位置及其构造活动性特征。根据钻孔岩性、沉积旋回、沉积相等分析,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确定研究区岩石地层和沉积旋回的划分依据,提出了岩石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将其划分为更新统中部杨柳青组(Qp~2Y)、更新统上部欧庄组(Qp~3O)和全新统天津组(QhT)。其中,堤上营场地Qp~2Y未见底,平均钻至259.07m,Qp~3O平均深度在167.85m,QhT平均深度为24.39m;冶炼厂场地Qp~2Y亦未见底,平均钻至242.61m,Qp~3O平均深度在170.77m,QhT平均深度为27.66m。依据钻孔岩性、热释光测年数据、孢粉组合分析等,确定了研究区年代地层的划分标准,确定了年代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在冶炼厂控制性钻孔中,全新统底界为26.3m,位于孢粉组合带IV与组合带V之间;更新统上部底界171.4m,界面之上为100-105ka年龄控制,界面之下为115-120ka年龄控制。孢粉组合位于组合带I与组合带II之间,界面之上两个暖期大致对应于白洋淀海侵和沧州海侵事件。更新统中部未见底,测年数据和孢粉组合特征表明其层位为更新统中部的上部。通过对华北部分地区(北京、宁晋泊、邯郸、唐山、渤海湾等)与廊坊地层划分的情况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在相同地质层位,廊坊地区与渤海湾的埋深及厚度较为接近,与其他地区相比,则呈现出埋深大,厚度大的趋势。如唐山QhT深度约在5m,Qp~3O深度约在60m。根据堤上营场地(桐柏断裂)和冶炼厂场地(河西务断裂)跨断层钻探场地第四系的分析,综合项目获得的人工地震探测成果,结合构造地质、地震地质等,探讨了桐柏断裂(F1)和河西务断裂(F2)的上断点位置及其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性特征。桐柏断裂(F1)堤上营和河西务断裂(F2)冶炼厂钻探场地在更新统中部层位上识别出几个断错界面,其断错特征自上到下呈现逐渐变大的趋势。这种差异主要是古地貌起伏和断裂活动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