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bin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后并发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发生率,以及房室传导阻滞恢复的时间,并对影响其恢复时间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确诊的118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期间及随访时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以及房室传导阻滞恢复的时间,并分析影响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合并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4.40%。其中发生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共4例,发生率为0.34%,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共48例,发生率为4.06%。在上述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52例患者中死亡患者数为6例,病死率为11.5%。(2)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合并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在短时间内(≤8h)可自行恢复,部分患者病情危重,合并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需要安装临时起搏器,本次研究中共有14例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其中0人植入永久起搏器。(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恢复时间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无关(P均>0.05),与是否接受血管再通治疗及血管病变支数有关。结论:(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合并二度II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考虑与房室结的双重血供和及时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有关。(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合并二度II型或三度房室传导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在短期内(<8h)可恢复,部分病情危重、合并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可能需要植入临时起搏器;(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合并二度II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可能不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4)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合并二度II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恢复时间可能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无关;(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合并二度II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恢复时间可能与是否开通闭塞的冠脉、病变冠脉支数有关。
其他文献
对我国主要臂形草(Brachiaria sp.)种质内生菌进行了活体检测、内生菌分离纯化、抗性评价及其初步鉴定。利用改良的苯胺蓝染色法对臂形草内生菌活体检测结果发现,内生真菌广泛
测定了龙眼幼果期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osa Drury)若虫密度与落果率的相关性及防治指标。结果表明,龙眼幼果期幼龄树及成龄树2龄若虫密度防治指标分别为1.6头/果穗和1.2头/果穗,
[目的]探讨普外科围术期病人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03例次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在每次输液前用注射器抽吸,查看回血情况,并接上输液后的滴速,判断导管堵塞
为了从细胞学角度鉴定忍冬科(Caprifoliaceae)接骨木属(Sambucus)2种植物蒴翟(Sambucus Chinensis L.)和接骨木(Sambucus willamsii H.),对安徽滁州地区蒴翟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并
针对红棕象甲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灌根法、灌淋法、打孔注药法和熏蒸法等化学防治方法对红棕象甲幼虫进行了野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依次为:熏蒸法〉打孔注药法〉灌淋法〉
<正>血糖监测的结果有助于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1]。近年来发展的动态血糖监测(CGM)技术可以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发现不易被探测的低血
对榆林至商州高速公路洛南至岔口铺段月子岭膨胀土路堑边坡的防护形式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膨胀土的工程特性以及通车运营后边坡防护效果,提出了膨胀土边坡防护的对策,为其他膨
根据刺桐姬小蜂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临界值、有效积温和生物气候相似距,选用Access设计数据库、Maplnfo MapX和Visual Basic设计程序,构建了刺桐姬小蜂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