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ESPL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作为前列腺癌的一种辅助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通过下载Taylor数据库基因芯片数据筛选出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ESPL1。采用RT-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ESPL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在5种前列腺细胞株(RWPE1、BPH、Lncap、PC3、DU145)中的表达,并在人前列腺组织芯片(50例前列腺组织,30例良性前列腺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ESPL1基因蛋白的表达强度定量进行免疫组化评分。通过统计分析Taylor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中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与ESPL1表达水平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统计Taylor数据库中前列腺癌患者ESPL1mRNA表达与无生化复发生存时间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两者间的关系。利用慢病毒载体技术构建了ESPL1敲减的DU145细胞株(DU145-sh-ESPL1)及阴性对照细胞株(DU145-NC-ESPL1),并采用Western Blot等检测其转染效率,最后我们通过构建的细胞株进行细胞周期与增殖实验,检测ESPL1对前列腺癌细胞株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结果:在Taylor数据库基因芯片数据中统计分析ESPL1的核酸水平在前列腺癌组织(n=150)与非癌组织(n=29)的表达,结果显示ESPL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增高(PCa=6.78±1.86 vs Benign=6.69±1.89,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前列腺癌细胞株中,我们同样发现ESPL1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高于良性前列腺细胞株中的表达。前列腺组织芯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SPL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而在良性前列腺组织中呈低等或中等表达(PCa=4.00±1.26 vs Benign=2.47±1.28,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Taylor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中,我们发现ESPL1在前列腺癌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组织,且ESPL1的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的无生化复发生存率(p<0.001),高Gleason评分(p<0.001)、晚期病理分期(p<0.001)及肿瘤无转移的(p<0.001)显著相关。细胞周期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敲减ESPL1后DU145细胞S+G2期明显降低。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SPL1敲减表达的细胞株中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减弱。结论:ESPL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升高且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显著相关,可能通过细胞周期参与细胞增殖促进前列腺癌的进展,具有作为促癌基因成为前列腺癌辅助标志物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