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增强,迫切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护理专门人才。国务院于2010年1月召开第二十七次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其目标是为我国临床一线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临床能力培养和评价成为MNS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MNS教育刚刚起步,在MNS人才培养模式、临床能力考核评价等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成为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目的构建一套内容全面、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的MNS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客观、科学地评价MNS临床能力,保证MNS培养质量,促进护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优序图法构建MNS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1.构建MNS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依据。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明确护理临床能力的内涵,建立MNS临床能力评价问卷的条目池。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MNS临床能力评价指标的内容及结构。2.计算MNS临床能力评价体系各级指标的在德尔菲专家咨询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优序图法进行同级指标间两两比较,计算出MNS临床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3.检测MNS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和应用效果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3所医学高等院校中已进行临床实习≥3个月的42名MNS实习生,用构建的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问卷形式进行自我评价调查,检测该评价体系的信效度。同时将该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于重庆医科大学2013级、2014级MNS的临床实践出科考核。选取17位MNS临床带教老师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满意度调查,以了解该指标体系的使用情况。结果1.MNS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2所护理院校、5所附属医院的22名护理专家和医学教育专家完成了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调查。咨询专家对本研究的熟悉系数为0.846,判断系数为0.934,专家权威系数为0.892。两轮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81.8%,指标的平均满分率分别为55.4%和58.0%,和谐系数分别为0.195和0.182。MNS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理论知识水平、护理实践能力、职业道德、科研能力、管理教学能力五个维度,13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构成。2.MNS临床能力评价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值运用优序图法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其中5项一级指标权重系数分别为理论知识水平为0.264、护理实践能力为0.239、职业道德为0.231、护理科研能力0.156和管理教学能力0.111。3.MNS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及应用效果将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以问卷形式,选取42名进行临床实习3个月以上的MNS进行自我评价调查。共发放42份,回收36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85.7%。结果显示评价指标体系总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89,折半系数为0.746,5个维度的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82、0.885、0.854、0.873和0.894;重测相关系数为0.805。17位临床带教老师参加了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满意度调查。带教老师对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的全面性、结构的合理性满意度为100%;94.1%的老师认为评价指标描述准确、操作性强;88.2%认为评价指标体系能真实反映MNS临床能力。结论MNS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组成。函询专家权威性高,函询结果可靠,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信效度较好,临床教学初步应用满意度高,能比较科学真实地反应学生的临床能力。符合MNS培养目标要求,对MNS的人才培养与实习质量控制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