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薄弱学校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因重点学校的出现而出现。尽管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薄弱学校建设依然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是推进教育均衡,促进社会公平的助推器。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相对优质的教育,对于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我国教育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河北省H县的X中学,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深入调查,结合X中学的基本情况,发现农村薄弱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经费短缺,基础设施跟不上;学校领导水平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师资薄弱,队伍不稳定;生源减少,素质下降。之所以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建设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学校领导缺乏科学管理理念,管理层次低;教师的待遇差,流失严重;学校办学条件差,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校出现招生困难。针对农村薄弱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论文分别从政府部门和学校两方面提出了促进农村薄弱学校转型的对策。就政府而言,要制定有利于薄弱学校发展的倾斜政策:加大对薄弱学校的资金投入;加强薄弱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薄弱教师的待遇;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加强教育宣传力度;进行必要的教育资源整合。就薄弱学校自身而言,需要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塑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学困生的自信;注重特色发展。农村薄弱学校的存在是多因素聚合作用的结果,需要政府对其进行扶持,也需要学校自身开拓创新,内外力量协作,共同促进薄弱学校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