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融资方式也变多样化。股权质押以其方式灵活、成本低、流动性强等特点,迅速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较为偏好的一种融资手段。不仅解决了上市公司的资金需求,还增强了资金的流动性。不过,由股权质押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突显。股权质押带来的两权分离,给控股股东进行利益侵占提供了便利,使得大股东极易发生掏空行为,对公司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在控股股东自身持股比例高且质押比例高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还会面临被平仓的风险,给公司带来难以预估的损失。因此,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动因以及经济后果,对提出公司内部的有效治理以及外部市场监管的完善相关建议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此展开对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的动机以及给公司所造成的经济后果的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股权质押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回顾。其次,介绍了优序融资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并对我国股权质押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ST银亿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案例,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从为大股东自身融资、为利益侵占提供便利这两个方面分析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动因。同时,通过降低控制权转移风险、给市场传递出资金紧张的信号、加深了两权分离程度等方面梳理了股权质押对公司的影响机理。并对控股股东借机进行利益侵占的行为进行分析。其中,利益侵占行为分析从巨额分红、关联方担保、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这三点展开。最后,从市场效应分析、财务状况影响分析、公司价值影响分析等三个方面来对股权质押给公司带来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其中,市场效应分析分为短期市场效应分析和长期市场效应分析;财务状况影响分析从传统四大能力指标分析业绩变化、从Z-score模型衡量财务危机状况;公司价值影响用托宾Q值的变化去体现。经过研究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控股股东为便于实施利益侵占而进行股权质押;第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导致股价下跌,带来负向市场效应;第三,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加深两权分离程度,降低公司价值。根据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了公司内部治理以及市场外部监管两层面的建议,希望可以防范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的不良动机以及规避对公司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从而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